到了边境谈判桌上,林宇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口才,与各国代表你来我往,巧妙周旋。面对对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他引经据典,一一驳回,同时又合理地提出了本国的诉求,最终成功签订了一份对本国极为有利的通商协议。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上下一片赞誉之声,晋王龙颜大悦,对林宇大肆嘉奖,提升了他的官职,还赏赐了诸多财物。其他官员见林宇如此能干,也对他越发敬重,而林宇心里清楚,这背后离不开苏晴皇后的支持与帮助,对她更是感恩戴德,愈发忠心耿耿地追随。
在苏晴的这般运作下,她身边的这股势力逐渐壮大,众人都认可了这些贤臣的能力,也知晓他们背后有着皇后娘娘的支持,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苏晴在朝堂上势力的逐渐壮大,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忌惮和不满。一些老牌的权贵家族,原本在朝堂上把控着诸多权力,习惯了一家独大,见苏晴和她身边的人开始崭露头角,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便暗中谋划,想要给苏晴一个下马威,打压她的势力。
他们先是买通了一些御史,让这些御史在朝堂上弹劾苏晴身边的几位官员,说他们结党营私,意图不轨,还拿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妄图混淆视听。一时间,朝堂上又是一片哗然,不少不明真相的大臣也开始议论纷纷,看向苏晴等人的眼神中带着怀疑。
苏晴听闻此事后,心中虽有些气愤,但并未慌乱。她先是让林宇等人稳住心神,不要自乱阵脚,然后开始暗中调查那些所谓证据的来源。很快,她便发现了背后是那些权贵家族在搞鬼,并且找到了他们买通御史、伪造证据的关键证人。
在晋王又一次因为此事而烦闷时,苏晴将自己调查到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知了晋王,还带着证人一同前去面见晋王。晋王听后,大为震怒,没想到这些人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公然污蔑朝廷重臣,扰乱朝堂秩序。
晋王当下便下令严惩那些参与其中的权贵家族成员和御史,将他们罢官的罢官,抄家的抄家,以儆效尤。经此一役,苏晴和她的势力不仅成功化解了危机,还让朝堂众人看到了他们的底气和能力,根基变得更加稳固了。
而那些原本还摇摆不定,或者对苏晴等人有所怀疑的官员,也彻底改变了看法,纷纷愿意与他们交好,苏晴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真正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能够在诸多政事上发挥重要作用,与晋王一同为这江山社稷的安稳与繁荣贡献力量。
苏晴深知,光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还不够,要想让自己的势力长久稳固,还得赢得天下百姓的民心。于是,她开始将目光投向民间,关注百姓的生活疾苦,积极谋划一些利民之事。
她先是建议晋王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民间事务司,负责收集各地百姓的诉求和建议,然后定期整理上报。通过这个机构,苏晴了解到许多偏远地区的百姓饮水困难,疾病频发,皆是因为缺乏干净的水源和像样的医馆。
苏晴便召集自己在朝堂上的那些贤臣盟友,共同商议解决之法。他们先是从国库申请了一笔专项银钱,又号召各地的富绅捐款捐物,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后,便组织人力物力前往那些缺水的地区,开凿水井,修建水利设施,让百姓们终于能喝上干净的水。
同时,苏晴还让林宇等人牵头,在各地的县城和大一些的乡镇建立医馆,聘请有医术的大夫坐诊,并且由朝廷出资培养一些年轻的学徒,让医术能够传承下去。为了让穷苦百姓也能看得起病,医馆还规定,对于家境贫寒的患者,可减免部分医药费用。
这些举措一经实施,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了,百姓们对苏晴皇后感恩戴德,纷纷称赞她是活菩萨下凡,心系百姓。不少地方的百姓还自发地为苏晴立了功德碑,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