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初涉政事露锋芒

而苏晴这一系列举动,也让朝堂上的官员们看到了她的格局和胸怀,那些原本只是出于利益或者敬佩才追随她的人,此刻更是打心底里认可了她,愿意与她一起,为这天下苍生谋福祉,苏晴的势力也在这为民谋利的过程中,愈发坚不可摧,成为了朝廷中一股推动国家向好发展的重要力量。

苏晴在朝堂和民间都收获了诸多认可后,开始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亲信力量,期望能让自己的影响力覆盖到更广泛的领域。

她留意到宫中培养的一些年轻宫女和太监,他们机灵聪慧且忠心耿耿,便挑选了几个有潜力的,让他们跟着一些有经验的老太监和嬷嬷学习处理宫廷内外事务的本事,同时也教授他们读书识字,开阔眼界。

其中有个叫小福子的太监,为人伶俐,办事靠谱,苏晴对他格外看重,时常将一些不太起眼但又重要的小事交给他去办,比如去宫外传递一些消息给朝中的官员,或者暗中收集一些市井间对朝廷政令的反馈。小福子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苏晴便慢慢提拔他,让他负责管理一部分太监,成为了自己在宫中的得力助手。

在宫外,苏晴也没闲着。她让林宇等人留意各地有才能却因家境贫寒或无人举荐而无法入朝为官的年轻士子,将他们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从中挑选出佼佼者,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向晋王举荐,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官场一展身手。

这些年轻士子进入朝堂后,感恩于苏晴皇后的知遇之恩,自然都愿意追随她,听从她的差遣。他们带着新鲜的想法和满腔的热血,在各自的职位上发光发热,为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苏晴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渐渗透到了朝廷的方方面面。

随着苏晴势力的进一步壮大,朝廷的局势也变得更加微妙起来,有支持她的,自然也有对她心怀嫉妒和不满的,而苏晴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她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继续用智慧和手段去应对,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局面,为国家和百姓谋求更多的福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晴的势力不断扩张,虽说大多是为了朝廷和百姓在做实事,但还是引来了一些其他势力的警惕与制衡。朝堂上逐渐形成了几股不同的力量,有以苏晴为首,一心为江山社稷着想的革新派;也有守旧的老牌权贵们组成的保守派,他们习惯了旧有的规矩和利益分配模式,对苏晴等人推动的变革诸多抵触;还有一些摇摆不定,看哪边势大就往哪边靠的中间派。

面对这样复杂的朝堂局势,苏晴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手段。她深知若是一味地强硬推行自己的想法,只会让矛盾激化,不利于朝廷的稳定,于是她选择了巧妙的制衡之法。

在商讨一项关于改革赋税制度的议题时,保守派的大臣们坚决反对,认为这会动摇国本,破坏现有的经济平衡。他们联合起来,在朝堂上言辞激烈地陈述着各种弊端,试图让晋王打消这个念头。

苏晴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先让林宇等革新派的官员冷静下来,然后耐心地倾听保守派的意见,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苏晴才缓缓开口道:“诸位大人的担忧,本宫也能理解,毕竟这赋税制度关乎着朝廷的财政收入以及百姓的生计,确实需得谨慎对待。只是如今民间的情况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一些贫苦之地的百姓不堪重负,而富绅们却有诸多避税之法,长此以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呀。”

接着,她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保留了现有赋税制度中的一些合理部分,又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微调,并且设立了一个试运行的期限,在期限内密切观察实施情况,若有问题再及时调整。

苏晴的这个方案,让保守派挑不出太大的毛病,而革新派也觉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尝试,就连中间派也觉得颇为合理,最终这项提议得以通过。

通过这样一次次巧妙的制衡与协商,苏晴既推动了一些有利于朝廷和百姓的政策实施,又避免了朝堂上因为势力斗争而陷入混乱,她的威望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她处理政事的能力,也愿意听从她的引导,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