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同志们呐,如今官田所面临的形势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慢慢等待这条路修好了”。

“所以,把大家找来,就是希望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既可以把路修好,又不至于耽误豆制品厂的开工时间”。

说完,李达康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其他人发表意见。

常务副乡长肖明轩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乡长,我倒是有个法子”。

“哦,肖副乡长有什么好的建议?”,李达康问道。

“从郑家村到乡里这段路我没啥好主意,但是从乡里到县里这段路,我想是不是可以不走陆路走水路”。

“水路?”,李达康疑惑道。

“没错,我们乡边上那条河就通着白江,咱们这是上流,顺流直下可以直达市区,现在正是涨水期,天气好的话,要不了一个小时就能到,既省时又省力”。

“行得通吗?”,李达康眼睛一亮追问道。

“没问题的,乡东边有个码头,那里有一些渔夫,他们有时候都会打渔到下游市区边上。只要咱们雇上几条船,就可以暂时解决从乡里运输到市里的难题”,肖明轩说道。

李达康双手一拍,“这个办法好,如此一来就剩下郑家村到乡里这条路要解决了”。

“乡长,我也有个主意,从郑家村到乡里这段路也就十多公里,施工的时候可以两头开工双向对进,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副乡长黄泰三建议道。

另外一个副乡长张小燕这会思路也打开了:“乡长,到时候咱们还可以号召郑家村的村民一起来修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这是事关郑家村全体村民的大好事,我想村民们应该会积极参与的,只要把路基平整好了,单纯浇灌水泥的话那就快多了”。

“好啊,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看你们啊个个都是诸葛亮”,解决了一直困扰的修路难题之后,李达康也是心情大好的开着玩笑。

随后李达康又找来了郑世俊,让他通知郑耀先明天早上弄一板豆腐,到时候他亲自去拿。

隔天一大早李达康和郑世俊就赶到了郑家村,都快六月了,天亮的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