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对待每一个细节都极为严谨,任何问题他都会立即指出,
“这一起一伏之间的力度应在脚掌的一小范围内调整,既不能过度也不能太轻,务必确保精准度。”李老语气严肃地说道。
听后,何雨柱按他说的调整了自己的动作。
不多时,他就感到一阵晕眩与无力,仿佛要虚脱,
甚至还产生了呕吐的感觉。“是不是有想吐、天旋地转的感觉?”
李老问道,何雨柱苦笑答道,“的确如此,老师,怎么回事?”
李老点了点头,解释说:“练习传统武术,第一步就是要通过站桩来增强根基,你已经十六岁了,年龄较大开始学习武艺会稍显迟,所以更要注重基础的打牢。”
“长期站立不动导致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凌空虚顶’。”
对何雨柱的疑惑,李老进一步解释:“所谓的凌空虚顶,就像是远处眺望,我们长时间专注眼前的景象会让人感到疲劳和压抑,而在高处远眺,人则会立刻觉得神清气爽,这是因为你在进行心灵与眼睛的空间拓展。”
“当你望向远方,身心愉悦,再次试着做一次。”
听完李老的话,何雨柱像是豁然开朗,
站稳了桩子,练习起凌空虚顶,看向远处。
不知不觉竟坚持了近半小时,
虽然结束时感到了些许疲倦,
然而奇迹般地,他感觉到自己的体力似乎有所增长。
“这…真是…”
对此变化,何雨柱十分惊讶。
李老见他仅仅数分钟就熟练掌握了这些要领,不禁感到有些诧异,
“现在你是否感觉掌握了起劲与伏劲后,整个人都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放下站好的姿态,重新稳定站立,何雨柱回应,“确实不一样了,李老,现在我已经学会了马步,下一步能否教给我一些搏击技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老听了这话,笑道:“待你能够站稳马步,让双太阳穴都鼓起来之时,再来武馆找我,届时再教你拳法。”
“若是做不到,今后也不用来了,我的武艺也非你所能理解。”
何雨柱听完,立刻领会了其意图,显然是个考验。
他躬身行礼,握拳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那晚辈定会不负您所望,潜心研习马桩。”
李老点头示意同意。
简单的交谈几句后,何雨柱并未多言,两人商定,当他有所成就后再前来拜访。
有古玉空间的帮助在,何雨柱相信时间不会太久。
望着骑车离开的何雨柱背影,李老轻抚胡须,不禁摇了摇头微笑。
心里十分舒畅。
“这年轻人资质不错,和当年的我有几分相像,热情高涨,希望不要让我失望。若是到了老迈之年还能觅得传人,我一生可就没有遗憾了。”他突然叹息了一声,眼中流露出回忆之色。
那时,他出生清朝末期,天下混乱,民众苦难,社会极其不稳定。他的故乡武术之风甚浓,一则是为保家卫村,一则是自卫所需。邻里见面总会带着浓郁的地方话问候道:“你有没有熬两个油灯?”因那时候村庄都有训练场,空闲季节就在场上练武,忙碌时节则夜以继日练习,能撑到两个油灯亮就是证明下了功夫。他自己也曾如此修炼,学的是太祖长拳,家乡里算是功夫了得之人。然而当年他的练武之路却远不像教导何雨柱这般顺畅。此刻看着何雨柱练武的身影,心底不由自主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