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李老不知何雨柱之所以能有如此细致的观察,是因为他觉醒了一种神识。这种能力使得何雨柱能够感受到老者打拳时的细微变化。他也因此更加坚信,眼前的李老绝非凡人。
“昨天我让你有机会来武术茶社,怎么没有见到你呢?” 李老笑问道。
“家父前往保定,留我和妹妹两人在家,我在丰泽园工作,所以每天都要送妹妹上学,抽不出太多时间。”
李老闻言,略感意外。不过他点头称赞:“家里事总是第一位的。这几天看到你每天在河边观察我打拳,可见你也是一枚有毅力的人。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学习我的拳术?”
听罢此言,何雨柱心中暗喜,但依然恭敬答道:“若是能得到李老指教,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你底子不扎实,从未接触过,腰腿都比较弱,先教你如何站桩吧。”
“站桩!” 何雨柱笑着回应:“李老,这桩功不就是基本功吗?需要特别学习吗?”
“那你觉得怎样?” 李老轻步上前,示意何雨柱示范一次。
何雨柱立即展开动作,双腿半屈,双臂平伸,静止不动,看起来十分稳重。
“李老,像这样对吧?”
李老不语,仅微笑观看。
然而不过片刻,
何雨柱便感到膝部酸软,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约摸二十分钟后,
他再也支撑不住,站起来面向李老:“李老,我这桩站立合格否?”
“你这样死撑着站,将来腰部肯定会受损。桩功的关键在于模仿‘马’的形态。不仅要稳如马立,还要动若马跃。”
“要动?” 何雨柱有些困惑。
“看过骑马吗?人们策马疾驰,身体随马匹上下起伏。这是古代武术宗师从骑马过程中悟出来的。所以练习桩功时,也要模拟马的动作,即静中有动,动中带静,如同骑在一匹无形的马上一般。”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何雨柱顿时茅塞顿开。
“你看我的站法就知道了。” 李老说着自己也站了个马步。
何雨柱随即察觉到了差异,见李老不仅保持平稳,同时伴随着轻微的上下晃动,就像是正在跨骑着一匹无缰的马一样。
他的身体如同海洋上的波浪,起伏不定。
做完示范后,李老示意何雨柱也尝试一次。
“你来练一遍。”
何雨柱未作多言,
根据李老的指导进行练习,“双脚站立时应像鸡爪紧扣地面,这样能激活小腿肌肉,并瞬间稳定膝盖,腰部收缩时腹部核心也会紧绷,这就是起劲的过程。”
“学会起劲后,再练习伏劲,使用伏劲时,你的脚掌应模仿鸭掌,手指要分开。此时膝盖和大腿放松,臀部下沉,腹部扩张。”
“就在轻微的动作转换中,全身的重量不断转移,从而防止身体某个部位负担过重导致受伤。”
听到这里,何雨柱眼前一亮,
依照李老教授的方法开始练习。
刚开始动作不够规范,每当这时李老便会走过来,用脚轻点何雨柱的膝盖,
使他的动作瞬间标准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