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渔灯,也并非现代时民间传统节日用于游乐活动的五彩缤纷的纸糊的彩灯。
明代的船灯和渔灯,多是用陶泥烧制的灯盏,像一个上部镂空的圆柱状的花瓶,下装灯油,上引灯芯,瓶身有孔可穿绳固定在船上,虽然笨重,但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直到清代,才有金属制的防风灯具,灯身是金属外壳,灯罩是玻璃的。
民国就有马灯了,即现代人称的风灯;这种灯防风性能佳,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在普遍使用,直到电力通畅后,这种灯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船灯,是船用来向其它船只发出信号和起到微弱的照明作用!
但是古代的船灯,仅限于内陆漕运,那时在海上航行的船,是没有船灯的,也就是说,海上航行根本不会用内陆漕运的船灯。
海上的航船有桅灯,桅灯挂在桅杆上。
桅杆是木质的长圆竿或金属柱,通常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可以支撑横桁帆下桁、吊杆或斜桁,桅杆用于悬挂帆和旗帜,现代时会装设天线,桅杆上方一般会有设置一个只容一至两人的小型观测台。
在海上航行时,当大雾、天色阴暗或晚上时,桅杆顶部有人值守了望,此时就要开着桅灯。
内陆的漕运船,如果是大太阳的白天,无需用到船灯,只有雾大或天色阴暗时,才会点起船灯。
我看着这明代的船灯,是油灯,在风中忽闪忽现,十分容易被风吹熄!
唐朝诗人吕岩曾说:人世风灯,草头珠露。
就是用船灯来形容生命短促、人事无常。
这时一个船夫撑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从船后沿着船舷行走前来,如履平地,他就是我们这艘船的其中一个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