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脚打后脑勺

架上油锅之后,苏青鸾就尽可能将通风口关小控制火候别太过猛烈。

苏青鸾从角落拿出了一叠油纸——那是她之前特意用包食物的油纸做的“裱花袋”。

而粘合的部分,就用面粉熬成的浆糊制成。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真空包装,苏青鸾怕做多了浆糊或者油纸本身发霉变质,一次只做五只,用了两只,现在只剩下三只了。

苏青鸾用大汤勺把鱼泥和蛋白霜做的混合物盛放到裱花袋里面,又用剪刀剪出了一个小半寸的口子。

她左手拿着裱花袋,右手用小汤匙在下面开口处接着,微微用力,开口处就挤出来一小团荔枝大小的鱼泥团子,轻柔地落在了小汤匙里面。

苏青鸾把那小汤匙放在已经微热的油锅里面,鱼泥丸子周围就立刻遍布细密的油泡,从汤匙上滑落下来。

苏青鸾挤丸子的动作很快,不过眨眼的功夫,锅里面已经漂浮了十来个丸子。

看了看剩下的鱼泥的量,苏青鸾估摸着这一锅应该是炸不下,于是等到这一锅鱼腐下到二十几枚的时候,就蹲下身把通风口微微调大一些,慢慢地这一锅鱼腐膨胀到最开始的五六倍,又随着油温的升高微微回缩。

不过这时候,原本洁白的鱼丸表面已经是微微发深的焦黄色。苏青鸾一刻也不停地把油锅中上下起伏翻滚、已经膨胀成为球形的鱼泥丸子来回翻动,让它们受热更均匀一些,等到每一面都形成那种焦脆的外壳,才用笊篱把丸子捞起来放在旁边的麦杆簸箕里。

簸箕下面放了一只海碗,可以让多余的油从簸箕的表秆空隙之间渗透到下面,不至于一咬一包油。

苏青鸾用过筷子夹过来一只,小心地撕开一个口子,里面混着鱼肉香味的热气争先恐后逸散出来。虽然鱼丸子鼓胀得圆溜溜,但是只有薄薄一层外壳,里面却是空心的。

放入口中咀嚼,薄薄的一层外壳十分酥脆,里面的鱼肉也是十分鲜美,没有腥气,苏青鸾微微点头:虽然工具落后一些,但好在成品还算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