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鸾自然不知道,自己差一点彻底掉马的事情,她现在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
回去之后马不停蹄地写了招工启事,苏青鸾原本以为,怎么也得次日才能有上门应聘的。
但是她不知道,上一次村里来了一大堆帮苏家修葺房屋院落的工匠,早已经把苏木匠家的“口碑”打了出去。
所以苏青鸾前脚贴出告示,后脚刚到家换了衣服去浆洗,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有人找上门:“苏木匠家的大丫头,你家是不是在招人?”
苏青鸾拿着粗瓷碗给自己倒水的动作一顿:这么快?
其实苏青鸾想的没错,经过上一次修房子的事情,大家发现,给苏家做短工,给钱痛快还顶着上格,不扣工钱不拖欠,而且还管一顿有菜有肉吃剩可以打包拿走的大锅饭。
这种待遇别说是在花溪村,即便是这十里八乡打听打听,也是上数。
很多有钱的富农乡绅,自己钱多得堆成山,但是若要让他们多给这些打短工的一个字儿,他他们恨不得跟掏心挖肝一样的痛苦;而一般比较老实本分肯不拖欠工钱的,往往有只是寻常请人搭个手。
说白了,对于寻常百姓,很少有“搭个手”就能有工钱的,一般就是管顿饭完事。
苏家这种又给工钱又管饭,不是说没有,就是很少。
所以这一次,苏青鸾再次把招公告示贴出来的时候,但凡觉得自己能和那些要求有一分贴上边儿的,都来了。
反正还有第二轮的“面试”,苏青鸾只记下了来应聘的人的基础信息,告诉他们两天以后来苏家这里。
原本她还不确定,这些乡亲邻里能不能接受“面试”,现在可好,理由都是现成的——需要的人数有限,来的人有点多,所以要挑一挑。
但是苏青鸾还是有些纳闷,怎么好像一时之间这么多人来打短工——虽然某种意义上正中苏青鸾的下怀,不过仍旧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这个疑惑还是苏广福和杨氏回来之后为她做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