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郑银只能用背篓背着大儿子,抱着两个小的,披着油布等烟没了再进山洞。
水位还在不断的上涨,没吃没喝的,七天了,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官府并没有派人来营救他们,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得了风寒咳嗽不断。
这时有好多村民挺不住了,到处联系山洞里的人,问要不要结伴一起去逃难。
因为这个山是有坡度的,他们呆的位置地势比较低,而山的另一面,地位比较高。
顺着另一个方向走,虽然说穿过两座大山,但是总能逃离这片苦海。
郑银也是心急如焚,他害怕这些人的风寒再传染给孩子,孩子毕竟体质弱。
于是他就和另两家商量,在一起住了七八天,相比之下,两家为人还是正直的,一起走也放心。
最主要的是他们这些人都没感冒。
郑银以前经常去镇上打工,什么八卦没听过,有点常识的人都听过,大灾过后必有大疫。
他怕时间长了再有疫情,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了。
为什么三家就敢过大山?
因为他们都知道另外两座山里并没有大型动物,还是很安全的。
而另外两家也想借助郑银手里的柴刀和菜刀,手里有刀,别人也不敢觊觎。
虽然不是什么兵器,可好歹是刀啊!
他们两家连菜刀都没有,出来时手忙脚乱的,哪里还想到带刀啊!
郑银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米面放到背篓的最下边,上面放的是衣服。
然后让大儿子坐到里面,好在背篓够大,孩子做里面还很宽松。
小儿子郑银用背带固定在胸前,不用抱着,也不会掉下来。
手里拎着上两天编的小背篓,里面放了他们带的全部家当。
钱氏用旧衣服做了两个类似于现在背孩子的背带。
还把油布做成了简易版的雨衣。
钱氏把小丫头稳稳的固定了在自己的身后。
手里拿着郑银给她削好的拐杖,(也就是手臂粗的木头,头上削成尖型,必要时可以当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