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夜加半日的时间,顾大姑娘私会外男,携丫鬟一起白日偷欢的消息就已在京城各处传开。
茶楼,酒馆,客栈,一切能扎堆聊天的地方几乎都传着这件事。
权贵们津津乐道,文忠伯不仅无才无用,连女儿都格外不一般,真是浪费一副好皮囊。
平民百姓们虽没见过顾书榆的模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聊得起劲,这顾大姑娘放着好好的梅尚书嫡子不要,竟选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生,难不成有什么特殊癖好?
一时间各种谣传甚嚣尘上,传的各种版本五花八门。
“这说的也忒难听了……”
茶馆里,黄嬷嬷满脸菜色。
反观她对面,乔装打扮出门的顾书榆听着这些传言,面色冷淡。
仿佛被讨论的人根本就不是她。
喝完茶重新登上马车,很快她就和黄嬷嬷到了一处小巷口。
这里所居的大多是吃不上饭的贫民。
小巷第三家,是个稍微好些的两间小瓦房。
顾书榆敲了两声。
一个年迈的妇人打开门,惊讶道:“大姑娘,您来了!”
“画屏的伤可好些了?”
“好多了好多了,二丫就盼着您来呢!”
老妇人将她们引到靠东的屋子里,画屏正趴在床上。
一见她来,眼里立刻溢出泪花,“姑娘!”
屋子很小,地上又漏了水,脏的很,顾书榆几不可见地蹙了眉。
终究还是走过去,拉着画屏的手:“你辛苦了,我也不知道母亲会这样对你。”
画屏摇摇头,“夫人能留我一条命,已是万幸!”
“你好好养伤,过几日回我身边来伺候,”说到这里,顾书榆又笑了起来,“好画屏,等我出嫁的时候,我带着你,到了靳家就让你做唯一的姨娘。”
画屏一愣,感激道:“姑娘,画屏定会好好报答您的!”
待了没多久,顾书榆就起身告辞了。
临走时让黄嬷嬷留了几两银子。
她们走后,画屏擦掉眼泪,轻声道:“三姑娘,您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