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丹诚图报国

这也合情合理,于是高大人也到此为止。

正事谈完,高大人便拍手招呼家人进来添茶送水。只是这次家人添水后却并未离去,而是侍立一旁。

高大人又说了两句闲话,便端起茶杯,请谢凡饮茶。

谢凡刚饮了一口茶水,那家人便高喊“送客”。

于是谢凡便起身向高大人告辞,高大人送至书房门口。此后便是那家人一路送谢凡出了大门。

出得高府门口,福顺早在旁等候着。见主人神色严肃,便开口询问谢凡,可是有事?

谢凡只觉得一言难尽,于是长叹了一口气,便不再说话。福顺也不敢再多嘴,两人一路沉默着回到孝顺胡同四合院中。

进过今日高府一事,谢凡只觉心乱如麻,筋疲力尽。

其实与高大人交谈不过一个时辰,谢凡却觉得过了许久许久。回家后虽然天色尚早,谢凡也全然没了找唐监生玩耍的心思。

只草草吃了几口饭食,便在房中枯坐。谢凡本想看书,却始终无法集中精神。

想起高大人所言,‘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一句,上句便是‘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乃是本朝太祖洪武爷为茹太素赏酒时候所言,意为:今日美酒佳肴招待,来日若是犯事,亦是不会留情饶恕。

茹太素对曰: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意思是:自己一心只报效国家,不惧皇帝心中担忧。

果然茹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宥之,后来官至户部尚书。但是最终亦以言事坐死。

谢凡近几日埋首故纸堆,看了许多前朝掌故。其中便有洪武皇帝与茹太素这段。此时想到,谢凡登时打了个寒战。

高大人引用茹太素所言,前面又自比杜工部。若是所言不虚,正是一心报国,为朝廷清处积弊。高大人年过七旬,平素为人颇为正直,恐怕真有舍生取义之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是人心隔肚皮,不光听其言,更须观其行。高家上下人口众多,谢凡觉得高大人怕也舍不下这一大家子。

更何况,哪怕高大人真是将个人生死、全家荣辱置之度外。谢凡却是万般不愿枉送自家性命。

“好不容易再活一次,可不得好好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我凭什么为了打工把命丢了。

祖父祖父幸苦把我养大成人,还不曾享过清福。不顾自己也要顾家人。

封建王朝周期更替,是多正常的事情。土地兼并也好,农民起义也好,都是封建王朝末期逃不过的宿命。

虽然明朝是可惜了点吧,农民起义闹得厉害,倒是让满清捡了个大漏特漏。

可是只有生产力大幅发展,社会结构才会真正改变,不然打什么补丁都是白搭。不能指望大明一个封建王朝续命万万年。”

谢凡前世虽然不是历史专业人士,但是也知道明朝末年,是农民起义军打进了北京城,将崇祯皇帝逼得上了吊。

经过多年教育,谢凡坚定地拥护唯物主义历史观:坚信客观事物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只是想到高大人暗示自家孙女尚未婚配,这倒是叫谢凡有些犯难:

今日高大人为自己取了表字,甚至暗示结亲。究竟有几分是真心欣赏自己,有几分是出于笼络示好,培植势力?

或者本来便是两者结合?

单论门第,是谢凡高攀。更何况,谢凡还是鳏夫。叫祖父祖母知道了,二老定然喜笑颜开。

注释:

*出自《易·益卦》

**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为辅助君王使他超越尧舜,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出自《茹太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