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今日去白云观的太监却并不是刘诚。刘诚在宫中当值,便打发了两个徒弟代自己去白云观祈福打醮。尤厨子三人遇见的是刘诚新得势的小徒弟——季五福。
说来凑巧,季五福正是去年正月十九日,白云观燕九节庙会,谢凡所遇到少年。
因为燕九节谐音阉九节,许多太监便是在这一日净身,从此失去完整的身体,成为被世人所看不起的阉人。
季五福是北直隶通州府人,自幼家境贫穷。上有哥姐,下有弟妹。因为父母见同村有人做了太监,家人便过上了好日子,于是一狠心借来了几两银子,将年仅十岁的季五福送去小刀张那里净身做了太监。
季五福在家里因为兄弟姐妹七八个,他排行居第五,不上不下,从小不受爹娘疼爱重视。所以小小年纪便被父母送入宫中讨生活。
万幸季五福相貌生得颇为伶俐体面。被选中做了司礼监大太监刘诚的徒弟。可是司礼监中也是人才济济,小宦官之间也有种种碾轧欺凌。季五福小小年纪,初来乍到,受了许多欺辱委屈。
季五福净身手术也花了几两银子,对于贫困家庭也是一笔大钱。季五福虽然进了宫,可季家还欠着外债。人口又多,总是有事,长子要娶妻,长女要备嫁妆,或者又添了小孩。
所以季五福老爹总是逼迫季五福从宫里寄钱回家。可季五福一个最下等小小宦官,哪里有什么钱。
与朝中正经官员类似,宫中太监亦有品级。太监每月能够依照自己品级领取俸禄,只是太监所领俸禄却远远不及同级官员俸禄。而对于最末等小宦官,比如季五福,因为衣食于内庭,月供只有米一石。
宫中大太监除去每月领取月钱以外,主要收入来源便是每年节赏,以及侍奉宫中贵人受赏。如果有幸得了皇上差遣出宫办事,往往更能得好处、捞油水。
可是季五福并无品级,每月只有月钱。又日常只做些粗使杂活,根本得不着贵人赏赐。更别提能够出宫办差。
去年燕九节,季五福师傅刘诚笃信黄老之术,便带着几个小徒弟去白云观打醮祈福。刘诚作为司礼监大太监,自然前呼后拥,白云观道长亦是热情款待。便教季五福得了空闲。
季五福于无人之处想到自己一年前便是在燕九节受了非人痛苦折磨,从此成为不男不女的阉人。又想起在宫中所受种种欺辱,忍不住便大哭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恰好谢凡路过,一个年轻白净的读书人,操着一口南方口音,轻言细语安慰自己。季五福实在是记忆深刻,不仅是在宫中,甚至在家中,爹娘都不曾这样对自己和颜悦色说过话。
因为宫中设有内书堂,教小宦官们读书识字。所以季五福虽然在家时不曾受过教育,入宫后说话倒颇有了些文采。只是读书时日尚浅,仅仅能勉强识文断字,粗通文墨。
万幸《苔》这一首诗,文字简短,意思直白。季五福聪明伶俐,当下便牢牢记在心中。白日里无论如何辛苦,他睡前都悄悄默念一遍,鼓励自己。谢凡当日所给那方半旧棉布手帕,季五福也一直小心翼翼贴身收着。
在内书堂读书之余,季五福也多多留心那日谢凡所说诗歌《苔》。
偏偏这诗歌是谢凡前世记下的清代诗歌,季五福纵然博览群书也未曾见到,便觉是谢凡所写。心中对那年轻南方书生又多了几份钦佩,如此才华横溢,果然德才兼备。
后来嘉历爷亲自批阅殿试试卷,通宵达旦,不吃不喝。连自小服侍皇上的大太监刘诚也不曾在天子面前得到体面,叫正在气头上的年轻天子扔了茶杯,轰出宫殿。
可是总要有人去收拾地上茶杯。见师傅都吃了瓜落儿,刘诚手下几个小内侍都不愿去触霉头。
于是众人好一番推托,便推了资历最浅,最受欺负的季五福去。
谁知道季五福聪明伶俐,应对得体。不光劝得圣上饮水进食,还凭借“季五福”这一庸俗姓名,在皇上面前留下印象。此后能时不时在御前侍奉,更得了师傅刘诚几分看重,渐渐在宫中有了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