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年会试所录五十一名进士皆是南方人,北方人一名未取,故称南榜。会试落第北方举子不服,联名上疏礼部,状告主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
因为考官刘三吾自己籍贯是湖南茶陵人,属于南方人,因此偏私南方人。
太祖便命人复阅落卷,但上呈北方举子落卷皆文理不佳,并多有犯忌之语。单由此看,似乎是考官们并未有所偏私,着实是北方士子不如南方士子。
然而落第北方士子却持有不同意见。于是又有人继续上告,主考官故意以陋卷进呈,仍然是为了偏袒南方举子。此时又有北方籍贯的官员们联名上告,请求复查试卷,彻查主考官员。
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终太祖经过深思熟虑,同年五月下旨处理了相关官员。主考翰林学士刘三吾本为当世名儒,名望高隆,也被削去官职,坐罪戍边。其余考官中,更有二十余人被凌迟处死。
时至六月,太祖又亲自在奉天殿组织廷试,策试下第举人。所取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
从此以后,朝廷春闱便以南北方分别取士。每十人之中,南人取六,北人取四。
在昌顺年间,高祖体恤云贵川等地士子艰辛,增加了中卷。朝廷又将南北卷更细分为南北中三卷。时至今日,便是依了高祖成法:每百人之中,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
谢凡是南直隶应天府人,便是归在南卷。虽然名额最多,却也是竞争最激烈。
对于会试这一番分地域录取,谢凡有些莫名的熟悉感。既觉意料之外,又觉情理之中。
谢凡无数次在心中碎碎念:“熟悉的配方,原来的味道。这明朝也有地域歧视和地域保护。越看越觉得和前世一样。
哎,房价也好,考试名额按照户籍分配也好。我都穿越重活一辈子了,这个世界怎么一点进步都没有!”
吐槽归吐槽,谢凡也只能默默接受现实。
他转念一想:“也不对,我是回到明代了。封建王朝比社会主义国家落后才是正常情况。点背不能怪社会,逆天改命,只能靠自己。”
一通胡思乱想之后,谢凡想起自己已经许久不曾用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