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宁这边挤眉弄眼,拼命暗示,就差手舞足蹈了,可惜张世贤由于过于紧张,完全领会不到,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谢凡不如李宁聪明机灵,他一时没对出来周先生的对子,但是他情不自禁地与张小胖子共情起来,尴尬到脚趾扣地,扣出一栋大别墅。死去的记忆开始攻击他,恍惚中看到大过节的一家老小聚餐,家长逼迫自家孩子表演才艺,孩子扭扭捏捏地唱歌背诗。又看到中学课堂上,语文老师把走神的学生点起来背书,被点的学生答不上,旁边的同学用尽全力给提示甩眼神,可惜倒霉孩子完全get不到。
谢凡内心突然浮现出一句:“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悲夫。”
张庆原想让儿子在秀才们面前露露才学,一来可以得到指点,二来也能长长自家面子。结果儿子张世贤楞站着像个木头桩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李老秀才是三位秀才中情商最高的,看见张世贤面皮紫涨,扭扭捏捏,明白他对不上。想着这次做东本来就是为了感谢张家,后面孙子如果进府学还要再麻烦张家,不好在这种事情上驳了张家父子的面子。连忙开口道:“周先生,这个对子是有些艰深了,用来考童生都够格了。小少爷年纪还小,我来考个简单点的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出自《论语·述而》,是比较基础的,多数开过蒙正经上过学堂的孩子都学过。终于张世贤的脑子回到正常水平,搜肠刮肚想了起来,说道“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李老秀才马上开始捧哏,抚掌赞美道:“说得好,说得好!”
谢老秀才也反应过来,开始附和拍手,又对着谢凡说:“这句好,小凡你也要‘择其善者而从之’,世贤小少爷性情开朗,你向来沉默寡言该向他多学学。”
谢凡连忙疯狂点头,表态说“这几日我和李兄弟在城里全靠张兄弟照顾,受益良多”,心想着赶紧让这段快进过去吧。
谢老秀才这一番强行拍马屁,完全没有拍到位。张庆本来就觉得自家傻儿子心无城府,不会生意人那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将来做事容易被人算计。又想到这几天自家傻儿子带着两个小秀才成天疯玩,两个小秀才前途光明,自家傻儿子还前途未卜。听谢老秀才和谢凡这么一说,心情更加复杂。但是面上还是不动声色,笑容满面地说:“多谢三位先生指点,世贤以后还要更用功读书,要多向几位秀才请教。”
经过这么一段,周先生的酒也醒了,从用知识为难生意人的快乐中抽离出来。知道自己让张家小少爷尴尬了。这次吃席本来是李谢两个老秀才做东,张家人是客,张家小少爷答不上题,算是驳了张庆的面子,也算是驳了李谢两人的面子。连忙说:“这对子确实考秀才都够了,对孩子来说是太难了。小少爷这个年纪熟读《论语》十分不错了。假以时日,等能有一番成绩。”
可惜他这句也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张世贤今年十四岁,而谢凡十二岁,李宁十一岁。张庆心想:“自己家傻儿子比两个新秀才还大了一两岁,难道再读一年就可以考上秀才么?哪怕再读五年也是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