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报名县试

又因为中学时期看过《水浒传》和《红楼梦》,谢凡记得里面都有小朋友在逛集市看花灯被杀害或者拐卖的情节(指《水浒传》第五十回中李逵斧劈小衙内逼朱仝落草和《红楼梦》第一回中甄英莲被拐走,这两个情节)。古代也没有监控系统,更没有DNA技术,孩子丢了就丢了,找也找不回来。谢凡非常担心如果自己被拐卖,十有八九会被卖给别人家做下人小厮,甚至更倒霉一点万一被送去做太监,那可就太惨了。因此谢凡也不爱凑热闹,出门在外都紧紧跟着家中大人。

最后,因为对谢家未来五到十年的悲观预期,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担忧,谢凡读书十分用功,非常希望自己能早日考取功名,尽量早地支持起这个家。

综上所述,作为儿童的谢凡是过于早熟、沉默和谨慎的,但也是过于热爱学习的。

谢老秀才对自己宝贝孙子的少年老成十分满意,别人家五六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格外淘气贪玩的时候。自家孙子却不爱与村中儿童玩耍,言行举止格外稳重,平时只爱读书,虽然没有过目不忘,但是对经史子集理解非常迅速,甚至有颇为新奇深刻的见解,更加时不时询问自己科举考试如何如何。

因为教孙子读书,谢老秀才温故而知新,在岁考里,成绩优秀名列前茅,成为廪生,每月获官府廪米津贴。谢家上下喜气洋洋,伙食都多了些油荤,同谢家往来的读书人也更多了起来。

谢老秀才对小孙子更是得意,甚至称呼谢凡为“吾家芝兰玉树”(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用来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往来应酬都带着谢凡,谢凡也对这个时代读书人们如何应酬交际,窥见了些许皮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去秋来,转眼谢凡到了十一岁。

这几年里,因为老秀才每月有了津贴,谢家恢复了不少元气,家中又攒下来些银子。随着谢凡年纪长大,为了方便读书,于是又八两银子买了个十岁的小男孩,做谢凡的书童偶尔也给管家和来兴打下手,取名福顺。管家孙守义身体越来越差,腿脚越来越不便,基本只能在家里管管账,外出收地租看田地基本都是靠着来兴。来兴越发成熟稳重起来,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孙大娘的老花眼越发厉害,做饭掌勺还行,但是针线活儿只能靠兰花。兰花流产后经过调理,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这几年间顺利生下了一儿一女,与来兴感情也越发好了。

老秀才已经教谢凡学了四书五经,想到儿子是十二岁就成为了童生,于是也开始教十一岁的谢凡准备童生试。谢凡也想早日考取功名,好在祖父老去之前撑起谢家,因此格外努力。次年正月十五刚过,谢凡刚刚过了生日,溧水县署公告一月后开县试,谢老秀才便预备带着刚满十二岁的谢凡向县署礼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