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蓍者常常假借神意以表达对社会人事发展趋势的个人观点甚至无视预测的吉凶而按个人意愿行动。
春秋卜蓍之所以具有理性精神原因在于科学知识积累和人的力量的发现。
春秋知识阶层所掌握的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社会和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了解一般超过殷商西周的智者。
科学知识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积累提高了春秋知识阶层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增强了主体意识。
其实从社会心理看,春秋宗教信仰的特点是信仰理性化和信仰与怀疑共存的,弱化了神学思维。
春秋人信仰人鬼但是怀疑、否定自然神。他们对天人关系的无神论思考相当深入。?
间接否定了天神和自然神的存在同时肯定人的命运由人自己主宰,但是依然相信人死后有脱离肉体的灵魂。
郑国子产不信天和自然神然而对人鬼依然敬畏,而且从理论上对鬼神的存在进行论证,肯定人死后魂魄都能成鬼,并能支配人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春秋人知识结构不平衡,并且受宗法、人伦道德的约束。春秋人积累了一定的自然知识,而生理心理知识贫乏,难以认识人鬼的虚无。
更重要的是,如果否认鬼魂的存在,那么祭祀祖先就失去了逻辑前提和意义。在尊祖敬宗的宗法文化和崇尚孝德的伦理文化环境中?无鬼观念很难产生。
春秋时期的龟灵思想对于前兆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文化环境来看,春秋宗教信仰的虔诚度不仅与殷商,就是与西周相比也明显降低。
人们在占断之时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楚灵王为公子时,卜为君不吉,便“投龟”于地(昭公十三年),也就是把这占卜结果给扔了!
所以将芦能说出这种话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