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你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一样,缺乏一面反观自照的镜子。
——哪里有能够反观自照看见“恒我”的镜子?
——你的“慧眼”即是。
——我的“慧眼”?
——是的,你本自具有的“慧眼”会让你照见你的“恒我”。
——我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见到我的“恒我”。
——请看我的手,你看见我的手了吗?
——是的,我看见了。
——闭上你的眼睛,你现在看见了什么?
——我什么都看不见。
——错了,你看的见。
——我看的见?
——是的,你仔细的看一看。
——闭着眼睛,眼前只是一片黑暗;
——现在请你确认一下,当你闭着眼睛时你是否看得见黑暗。
——我看得见黑暗。
——所以,不管你是否闭上眼睛,你都看得见,只不过所见不同罢了。
——这又有何意义呢?
——“不管你是否闭上眼睛,你都看得见”,你小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当然
——所以,不管你的年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实至少有一样是没变的,那就是“不管你是否闭上眼睛,你都看得见”,即使有人双目失明,但其实他所失去的也仅仅是眼睛,而他虽然看不到光明,但仍然看得见黑暗。而且一旦找到治疗的方法,他又可以重见光明。但重见光明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具有“看得见”的本性,否则,眼睛治好了也看不见。
——你是说“看得见”的本性是永恒的?
——是的,因为“看得见”的本性始终没有变过。
——那“听得见”、“嗅得见”应该也是如此吧?
——是的,的确如此。
——那“看得见”、“听得见”、“嗅得见”的本体就是“恒我”吗?
——你终于找到你的“恒我”了。
——可是,如果我的“身我”死了,我是否还能“看得见”呢?
——一个盲人,他的眼睛是不是已经死了呢?
——可以这么说。但他还没死呀!
——他虽然没死,但是他的“身我”的其它部分是不具备“看得见”的本性的。但他仍然“看得见“黑暗。
——所以,虽然“身我”死了,但“恒我”仍然“看得见”、“听得见”、“嗅得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的,的确如此。
——这样说来,还真有一个永远具备“看得见”、“听得见”、“嗅得见”的功能的“恒我”?可是我为什么看不见这个“恒我”呢?
——因为“恒我”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你用眼睛看不到的,用耳朵是听不到的,用鼻子是嗅不到的。但是如果你静下心来,深深地静下心来,反观内照,就可以“见到”。
——那我的“恒我”与你的“恒我”有什么区别吗?
——每一个人的“恒我”从本体而言,并无区别,如有区别,就不是完整的。虽然每个人的“恒我”是相同的,没有任何的差别,但每一个人的“恒我”都有着自己精彩的故事。就像是天下的水在本体上都是水,并无差别,但江河湖海雨雪冰霜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精彩一样。
——那我的“恒我”和你的“恒我”是同一个“恒我”吗?
——不能说是“同一个”,但也不能说“有什么差别”,也就是说,是“不一不异”的。举个例子:一滴水和另一滴水,既不能说这一滴水就是那一滴水,也不能说这滴水和那滴水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当两滴水汇到一起,就更分不清彼此了。所有众生的“恒我”均是一体的,就像每一滴水回归到大海一样,都已经与大海融为一体,无有你我。
——原来每一个人的“恒我”都是一样的啊
——是的,所以所有的人,不仅所有的人,而且包括所有的众生的“恒我”,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没有任何差别的。
——而且,每一个人的“恒我”都是不生不灭的,也就是说是永恒的。
——是的,所以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既然每一个人的“恒我”才是真我,而每一个人的“恒我”又没有任何差别,不仅没有任何差别,而且都是永恒存在的,那么众生的“生、老、病、死、功、名、利、禄、爱、恨、情、仇”不都是一场游戏吗?
——呵呵,正是如此。
——那么在游戏中产生的快乐与痛苦是真实的呢还是虚幻的呢?
——快乐与痛苦,说到底是虚幻的,因为快乐和痛苦只是身心的感受,而“恒我”永远是“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无动摇”的,众生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却不知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快乐也就没有痛苦,痛苦和快乐是相伴而生的,只想得到快乐却想躲开痛苦,在心未解脱之前,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解脱了之后,就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了吗?
——解脱之后的快乐和解脱前的快乐是不同的,就像你知道了你是在游戏之中,游戏之中的酸甜苦辣依然存在,但你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而且你随时可以结束这个游戏或进行另外一个游戏,不管如何你都是游戏的主宰,所以你就可以全心投入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