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太孙归期

是日夜,太极宫承庆殿内,长孙氏翻出了自己收藏在箱底的一盒发饰,对镜自梳后将盒中的珠钗依次插在发髻上。自从秦王李世民离世后,她便再也没有好好地打扮过自己了。长孙氏对着铜镜仔细端详着自己头上十三岁嫁入秦王府时所佩戴的这头珠钗。珠光依旧,年华已逝。她抚了抚自己鬓边的几根白发,脸上浮现出一个淡淡的笑容。长孙氏戴好发饰后,又给自己描了眉,染了唇脂,然后换上一身鹅黄色的襦裙,披上珠白色的披帛,踩着一双浅绿色的翘头履,缓缓地走到床榻上坐下。

她再次扫视了一眼殿内的一切,这个承庆殿也如宫外的秦王府一样有过她和秦王李世民太多的回忆。好在现在他们的几个孩儿都已经长大了,长子李承乾也有了在朝中可以左右半壁江山的舅公和舅父的照拂。这些年她靠着对李承宗和程子芩的仇恨才苦苦支撑到今日,可是现下她已然分不清自己该恨的究竟是谁了。白日里程子芩同她说过,每个世界都有每个世界的机缘巧合,也许在现下的这个世界里,即使是没有玄武门之变的巧合,也会有其他的巧合以使得她和李世民无法像在程子芩所描述的那个世界里一样双宿双栖吧。

长孙氏在腰间取出一粒丹药服下,然后平静地躺在榻上,渐渐地进入了昏睡。睡梦中,十六岁的李世民一身战甲骑在马背上朝她奔来。他依旧是那么的英姿勃发、锐气逼人,永远是她心中最完美的大唐战神。

翌日一早,当宫婢进入承香殿寝殿内接秦王妃长孙氏出宫移居弘义宫时才发现长孙氏已经悄然薨逝了。中山王李承乾得知母亲长孙氏离世的消息,悲伤过度,哭到晕厥,被宫人抬着上了马车和其他郡王郡主们一起先送去了弘义宫。由于今日也是皇太孙和远征吐谷浑的唐军回朝的日子,太极宫内唐皇李渊和宇文贵妃都要忙着去顺天门迎接功臣和太极殿接风犒赏的事情,承香殿这边长孙氏的后事便交由其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前来处理。

“什么原因?”长孙无忌问道。

“司医说是中毒。”宫婢回答,说完又将在长孙氏妆台上发现的一封遗书交给了长孙无忌,道:“这是王妃留下的。”

长孙无忌接过信,迅速地浏览一遍,长叹了一口气,然后看着宫婢问道:“中山王殿下可看过这封信?”

宫婢摇头道:“信是奴婢方才才发现的,未曾有他人见过。”

“好。”长孙无忌嘱咐道:“你只当从来没有发现过这封信。”

“诺。”宫婢应道。

长孙无忌想了想,又问:“昨日王妃可有见过什么人?或者吃过什么外来的东西?”

宫婢回答说:“昨日弘文殿的程学士来见过王妃,而且还带来了一盒吃食。”她想了想,又补充道:“不过这盒吃食应该没问题,因为程学士也一起吃过了。”

“嗯。”长孙无忌点头道,说完又特意对宫女嘱咐道:“若是以后再有人问起来,你只用说前一句就行了。你懂我的意思吗?”

宫婢满眼疑惑,但看见长孙氏眼神中的威胁,赶紧点头答了声“是”。

太极宫弘文殿弘文内馆,由于今日唐皇李渊特诏阖宫休沐,所有人都去顺天门观看和迎接浩浩荡荡回朝的唐军去了,只有程子芩一个人坐在馆内的案几前,盯着秦王妃长孙氏留下的一整套遗作《女则》愣愣地出着神。从长孙氏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如果她没有因秦王李世民的离开而扰乱心智的话,她确实有能“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的气魄。只可惜,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