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长孙皇后

“王妃想不想知道,在秦王殿下没有薨逝的世界里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程子芩忽然问道,这个问题令长孙氏的瞳孔一震。如果秦王没有薨逝?这个问题她也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只是不同于程子芩,她只有疑问,没有答案。长孙氏看向程子芩,程子芩微微一笑,对着长孙氏娓娓道来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所以说,长孙皇后后来确实靠自己的睿智和胸襟证明了‘观音婢’并非‘郑观音’的替代品。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生死相随,而太宗也对长孙皇后爱屋及乌。当长孙皇后离世出殡时太宗亲临宵载,义追深远,并且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复谥文德。太宗依长孙皇后遗言不起坟茔,开创大唐以山为陵的先河,并在寝宫陵殿之外再修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已故的长孙皇后。不仅如此,当长孙皇后入葬元宫之后,太宗因无法停止对她的思念,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登高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贞观十年,太宗搜访道林,度人出家,为长孙皇后祈福。贞观十四年,太宗于太庙供奉长孙皇后神主与其他祖考们同享天子七庙乐。贞观十五年,太宗又命高僧道宣为长孙皇后造供养经。贞观十六年,太宗命人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造原始天尊像。同年,太宗又令苏方士为长孙皇后造《妙法莲花经》以追福。其实从长孙皇后逝世之日起,太宗就已经开始令将作大匠阎立德营建昭陵,以备将来与长孙皇后同穴而眠的后事。贞观二十三年,在长孙皇后故去了十三年之后,太宗终于因病去世,入葬昭陵,完成了其‘伉俪之道,义期同穴’的心愿。所以,在那个世界里,长孙皇后和唐太宗真正做到了生同寝,死同穴,一生不负夫妻之义,伉俪情深。”

程子芩说罢擦了擦眼泪,转头看向坐在妆台前的长孙氏。长孙氏早已泪满衣襟,双手紧攥着裙摆全身不住地颤抖着抽泣。任何一对鹣鲽情深的夫妻,先走的那一个都是极其幸运的那一个吧。程子芩看着满眼通红的长孙氏,说道:“人生匆匆,不过百年,能像王妃和秦王这样相识于年少,一路同行,相知相守,最终成长为长孙皇后和唐太宗这样的夫妻典范,百千人中,不过一例,真的足以令世间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十三岁,十三年……”长孙氏哽咽道。她从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十六岁的秦王李世民,而在她离世后又在元宫中整整等待了唐太宗李世民十三年的时间。人生弹指一挥间,和与有情人阴阳相隔比起来,功名利禄、恩怨情仇之类确实皆若浮云。

“他此刻应该也正在想念着我吧。”长孙氏艰难地压下心中的悲痛,抹了一把脸上的眼泪,缓缓走到案几的另一边坐下,拾起一块程子芩带来的糕点放入口中,脸上浮现出一个苦涩的笑。自秦王李世民走后的这些年里,除了枣泥贵妃酥以外,长孙氏就不曾吃过其他的糕点了,而且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程子芩的手艺真的如传说中的那般惊艳。

“如果秦王没有薨逝的话,也许我们应该能成为友人吧。”长孙氏笑道。

看着长孙氏微微红肿的双眼,程子芩的心中一阵酸楚。如果没有她的话,不仅秦王不会薨逝,而且长孙氏也不会疏离薛婕妤这个好友。说到底,是她抢走了原本属于她的一切,在眼下的这个世界里,确实是她亏欠了她的。

“平行世界……”长孙氏喃喃地重复着方才程子芩给她介绍的那个秦王李世民不曾薨逝的世界,“它,真的存在吗?”

“嗯。”程子芩肯定地点头道。虽然她也并不能确定这个答案,但是之前在东海湖落水后,她在被金灵抢救回来之前,她确实看见了在原来的世界里李澂峯在病房里抢救自己的那一幕。是梦,还是平行世界?不重要。反正都难以触摸,想回也回不去。此刻若要是能让长孙氏在平行世界的慰藉里找回自己,得以解脱,从而放下仇恨,放过自己的后半生,也算是她今日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