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个时期,青州就是个孔融,最多加上田楷,袁绍只派了袁谭,就让他们打得屁滚尿流。袁绍从容得多,也膨胀得厉害,所以才杀了有功的张导。
这个时空的袁绍发展没有那么顺利,其度量就大了不少,没有杀张导,而是待之如初。
这里面最大的变数其实是刘备。
公元191年底刘备入平原,半年时间就一统青州,崛起东方,并于192年六月夺取了兖州的泰山郡,七月拒袁绍于平原,193年五月,击破兖州,逐走曹操,成为袁绍心腹大患。
袁绍实力为天下之冠的时间其实很短,眼睁睁看着刘备实力飞速增长并超越了他。
发愤图强还来不及,哪里还敢自高自大?
要不是刘功、麴义等人实在跋扈得过分,袁绍绝不至于动手诛杀他们。
袁绍的依仗是世家大族。那就依仗到底。世家大族也不是没有英才。除了中央朝臣来自大族外,如辛评、辛毗、郭图等,郡守县令也都在大姓囊中。官吏任用仍然主要靠察举和推荐。科考还没开始就无疾而终。
袁绍依赖世家名族,就需要给予他们权力。世家有了权力(郡守、县令、郡县吏),就更加肆无忌惮地盘剥百姓,兼并土地,使得朝廷名下可供收租的土地越来越少。
但袁绍也有办法。既然给了你们权力,那你们就必须出力。袁绍要求各大族必须出部曲为国而战。
袁绍麾下军队就是这无数部曲组成的联军。
兵为将有,而非兵为国有。
刘备现在可以将任何一军主将调走或调换,任命新的主将。基本上无人敢反,也无人能反。这些军队都不是主将的部曲,而是刘备之兵、国家之兵。主将只有临时指挥权,没有所有权。
袁绍的将领则既是指挥者,又是士兵的主人,士兵是其部曲,成分是宾客、佃农、附庸和奴隶。袁绍现在有兵二十多万,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况,其直辖军队或者说袁绍自己的部曲,只有三四万人。袁绍不能剥夺任何将领的指挥权,除非该将军败抵罪。就算征求大家意见后杀了这个将领,这些士兵还得由该将领的儿子继承。因为这是其财产,遗产。
如果袁绍敢悍然夺取将领的财产、私兵,这些将领绝对会立即造反。
小主,
袁绍军这种畸形状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袁绍的放纵宽弛之下,一步步形成。
并不是说这种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当将领拼命时,私兵就会拼命。若将领认为刘备入主冀州,将剥夺自己的特权,他们绝对不会束手就擒。
贾诩指出:“魏军如数十诸侯国,保自己家时不吝于搏命,救别家时必然袖手。
魏主在时,或可凭其威望,勉强统合。
魏主若死,各个击破,易如反掌。
即使魏主在,亦有隙可乘。
可猛击魏主亲军,放过其余私兵,必有人作壁上观。
魏主虽名有一国,雄兵数十万,其实不过数万兵而已。”
刘备颔首道:“贾卿之言是也。”
时间在刘备这边。随着时间推移,刘备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
对袁绍拉拢鲜卑的动作,刘备十分重视。
现在的鲜卑不足以构成威胁,但若是刘备在北征袁绍时有所损伤,鲜卑就可能给予致命一击。
刘备必须避免那种情形出现。
面对袁绍的询问,张导只觉得口中发苦,出列奏道:
“回禀陛下,粮谷可支三月。”
袁绍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三月够干什么,非有一至两年方可。”
张导道:“陛下,臣所言乃是朝廷粮谷。若部曲将领各自带粮谷,必能支持到讨平东汉主。”
袁绍这才回嗔作喜:“如此甚好。但也不能全靠部曲将领自备粮食,朝廷亦必须有所积蓄,以防万一。
一切全托付给张卿了,务必要尽快集齐一年粮谷!”
张导只得领旨,心中叹息:这粮谷不是那么好征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