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三座门的庆功会!(二合一)

过了一会之后,刚刚写答案的那个男生才满是疑惑地开口道:

“刘老师,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么?”

“它们……”

此时,刘洪波突然意识到,他自己竟然也没办法用文字给出一个系统性的回答。

“简单来说,第一个问题可以看做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理论基础。”

“……”

这个解释显然无法令人满意。

“老师,我记得您之前上课的时候曾经说过,飞机飞起来的理论基础也不过是1687年提出来的牛顿第三定律,但直到1903年,人类才造出第一架飞机……”

另一个人的语气中显然带着些许不满。

“你说得对……”

刘洪波盯着黑板看了几秒钟,紧接着拍了拍身边学生的肩膀:

“没事了,你们继续忙吧。”

说罢便在三道莫名其妙的目光中大步离开了实验室。

实际上,刘洪波提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个最简单的、刚体力学中的线性分析问题。

如果给这几个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应该不至于解不出来。

但他们三个刚刚的反应,却说明对于经验不足的人来说,从基础数学知识到工程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并没有他之前想象中的那么近。

也就是说,常浩南对于教材知识结构的设计是对的。

前面三章并不是没用的部分。

大学课堂的知识密度往往是非常惊人的,并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慢慢思考和反应,如果教材再写的比较简略,那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某个地方被卡住,然后再也跟不上课堂思路的状况。

所以才有了一种说法——

数学课上,我弯腰捡了一支笔,再抬起头的时候就仿佛在听天书。

或许是因为相比于其它编教材的人,常浩南自己就还处在学生时代之中,所以对这些痛点把握的更加精准。

刘洪波一边走一边摇摇头感慨道:

“MD,真离谱。”

他本来是准备继续层层转包,把那些基础性内容丢给自己的研究生去写的。

但现在改变主意了。

显然,常浩南这位师弟的大腿,不仅在学术界,甚至在教育界也可以抱一抱。

所以他决定写书这件事得亲自来。

“就当是提前感受一下常教授的教育思想了……”

推开办公室门的刘洪波这样告诉自己。

实际上,常浩南原本是准备趁着在镐京摸鱼的这段时间,自己先写出一部分框架内容之后再跟刘洪波合作的。

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自己在这本书里面的总体思路,减去不少后期修改的功夫。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才写了个开头的部分,就在一天晚上接到了丁高恒打来的电话。

“丁主任?”

“小常啊,你马上收拾好个人物品,明天上午跟我一起回京城。”

“回京城?”

对方上来这一句话把常浩南搞得有点不明就里:

“但是这边的谈判不是还没结束?”

“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已经基本定下来了,而且,京城那边的事情重要得多,你必须得到场。”

丁高恒并没有在电话里明说此行进京的目的,但听上去显然非常迫切。

因此常浩南下意识地以为是又有什么技术问题需要自己:

“好吧,我准备一下,另外能不能先透露一下大概是哪个方面的工作?我也好有个提前准备。”

听到这个回答的丁高恒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怎么,我打过来的电话,难道就只能是给你派任务?”

常浩南翻了个白眼心说难道不是么……

当然他还不至于把这话说出来。

“这不是条件反射了么,上个月初我在家过年的时候,也是晚饭后大概这个时间接了个电话,结果就被叫到镐京这边来了。”

“这次么……属于意外情况,意外情况……”

说起这件事情的丁高恒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还是他向谈判代表团推荐了常浩南作为技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