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就是做梦,也梦不到这些素材,而现在的《上林赋》就刚好为他们提供了素材。
不说百姓,怕是刘彻自己做梦都会梦到这个场景。
因为文章里的许多内容都是司马相如他纯靠想象编出来的。”
“而本篇文章最难能可贵的是后半段内容。
在一切欲望都将要到达满足的顶点时,文章里的皇帝却能悬崖勒马,把百姓放到心头。
这么直白的劝诫大家都能看出来,而这份劝诫背后的文人精神当然也值得重视。”
“所以司马相如再次成为了刘彻身边的郎官。
尽管表面上,他似乎还在做着年轻时候的工作,但实际上,他的未来已经不一样了。
因为他得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欣赏。”
——
{太震撼了。}
{这写的,感觉刚好写在了汉武帝的心头上。}
{情绪价值给的满满的。}
{这才是高级劝谏。}
{武帝绝对把自己代入到那个天子的身份去了。}
{直接惊呆好吧。}
{接着奏乐接着舞~}
{百姓们也不识字啊。}
{笑死,根本看不懂。}
{完全不敢想,光是看着这些话,我都想不出来那到底会是怎样的场景。}
{百姓做梦也只能梦到金锄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金稻米。}
{我一想到百姓可能会纷纷在想,皇帝锄地,用的一定是金锄头吧,就忍不住想笑。}
{感觉汉武帝手气真挺好的,出了好几个人才。}
{不是一般的好,缺钱有桑弘羊,打仗有卫青霍去病,出使有张骞,还有很多相继而出的将军文人。}
……
什么什么!
百姓们纷纷开始辟谣。
什么叫他们只会梦到金锄头金稻米。
他们平日里干完农活早就累的沾床就睡,睡的跟头猪一样了,哪里还会做梦。
就算做梦,那肯定是梦到自己不用累死累活谋求生计,而是变成一个有钱人家啊。
谁会把目光局限在一个金锄头上面。
这些学生们未免把他们看的太过短视。
不过他们也不能否认投影说的那句,大多数百姓们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
这是事实,他们确实见不到。
至于情绪价值?
这个词他们好像是第一次听学生们说。
如果他们是皇帝,听完司马相如的文章,肯定也高兴极了。
武帝估计还没遇到能把他捧的这么高、又刚好捧到他心头的文人了。
这么一想,情绪价值一词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们也就能很快领悟了。
……
汉(127),刘彻看向司马相如,此时的他已经垂垂老矣。
早已不复年少时的肆意。
自从司马相如被举报免官以后,不过一年的时间,他又将他重新招为郎官。
如投影所说,司马相如写的文章真真是合他的胃口。
这样的人才还是待在他的身边为好。
他想,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应该都会停留在司马相如文章的前半段。
那浮现在眼前的美景,那动人心弦的文笔,足以让他陷入其中。
而后半段的内容,篇幅小,还是皇帝们不爱听的劝谏。
他多数时候都只当那是文人一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