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利己和利天下

战国时期杨朱:【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 珍视是应该的 理想的社会就是人人为自己而自己不侵犯别人】

春秋时期孔子:【个人为天下谋利 天下整体变好了 个人也能从这个环境中能够得到好处 这是一个反馈的过程 是正向的】

战国时期墨子:【为天下谋利是我一生所愿 即使献出生命又何妨 死守着一条生命什么都不做就是好的吗 那你这一生就只追求活着了吗】

战国时期杨朱:【人就应该轻物重生 就算失了天下 也许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再得 但是人一旦死了 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春秋时期老子:【这句话我倒是赞同 把天下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的人 才可以把天下的重担交付于他】

春秋时期老子:【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 爱惜自己的身体也是为了治理天下,爱天下和爱自己一样的人才值得依靠】

墨子自然知道杨朱说的重视生命是正确的,可有的事总得需要人去做吧?

谁都明哲保身、不愿付出,等着别人做,最后谁又会去做呢?

利己和利天下并不相悖,当然,利天下难度要大很多,就看个人的选择了。

墨子看了后世的军人后,觉得自己想的是没错的,那些人做的就是他的理想状态。

而且,没有哪个社会是完全做好准备让人去治理的,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和难题。

各朝代的历史已经说明这点了,人只能时刻准备着,不断摸索,以不变应万变。

战国时期。

禽滑厘(qín gǔ lí)有点想哭,上次他和杨朱及杨朱的弟子孟孙阳对线了一次。

师徒俩当时的话术和今天杨朱发的弹幕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自己退缩了,想着身体都残废了,要那么多财富有什么用呢?

自己当时确实想着生命珍贵,也有点被他们师徒带跑了。

对啊,本来说的是愿不愿意为天下谋利,怎么就变成用天下的财富换身体残废了。

为天下有可能会残废,也有可能不会,但这是个人的取舍啊。

老师啊!我对不起您的教导,忘记了墨家最初的祖训,还没辩过人家。

庄子本来也想说点什么,最后什么都没说。

因为最近他有了点其它的感悟,和自己以前的想法可以说有点相悖了。

他还没理顺,还需要一点时间。

战国时期韩非:【杨朱先生的想法过于理想 或许您的想法是好的 但不符合我们战国时期的情况 就说后世发展到那种程度了 您的想法也不一定行得通】

韩非觉得杨朱有一定的治世之才,可他的思想在当今的社会并不适用。

那边杨朱还在源源不断地输送自己的观点,诸子百家的人也都有人出来表达或反驳其他家的观点,大家在弹幕上唇枪舌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