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后世的玻璃,一个教室就能安装很多片,更别说他之前在其它视频里看到的满墙都是玻璃的建筑了。
原来玻璃的制作和纯碱有很大关系啊。
本来他对化学这门课的感觉很一般,现在觉得一定要让人好好听听。
他听不懂没关系,涉及到这方面的人才得好好学,学到多少是多少。
北宋。
听完碱的应用,沈括觉得碱在某些方面和草木灰淋洗后得到的灰水有点类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思考片刻,猜测:所以说其实草木灰也可以弄到碱,只是产量和纯度会低很多。
就说发酵面粉这个功用,用草木灰确实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后世把碱用在食品上好像主要是为了提升食物的口感。
沈括认为他所在的这个时期,还有大宋之前的朝代,很多人想着吃饱就行了,哪还想得到要把食物变好吃啊?
要是粮食有多余的情况,对于碱的需求确实会大一些,不过沈括更关注的是碱的其它用途。
明朝。
李时珍比较感兴趣的是碱可以作为制药的原料。
他认为后世的医学体系和碱的关系息息相关,不知道能不能和他这个时期的医学联系到一起?
不过罗老师也说了,某些碱的粉尘对人不友好,长时间接触这些碱溶液的话对人体有影响。
而且这些碱还可能污染环境,果然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啊!
不过只要能治病,再毒的东西也要尝试,中草药里就有很多可以治病但是毒性很强的东西。
李时珍觉得这也没什么,反正万物相生相克,能找到解药就行,总不能怕危害就不研究了吧。
罗老师:“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很多和碱有关的东西,在以前是极其稀有的。因为当时有制碱技术的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
“1912年,我国的相关人员去参观别国的制碱厂时,别人傲慢地对他们说,你们看不懂制碱工艺,看看锅炉房就可以了。”
“而且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碱的国家为了独享科研成果,对制碱法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