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资政五篇

殿试要说是对考生的测试,不如说是皇帝对这些尚未入仕的举子,在未受到朝廷势力左右之前的问政。

仕林看着试题,胸中似有万千思绪,殿试之题并未出乎他的意料,乃是宋金之间,是战是和。这一困扰朝堂数十年的难题,仕林也再有准备,他并未着急开始答题,而是在思忖片刻后,屏息凝神,暂时忘却上一场失利给他带来的困扰。

建王在一旁密切关注着仕林的一举一动,此刻的仕林迟迟未动笔,建王心中也捏了一把汗。深怕仕林重蹈覆辙,落得三甲之外,无缘君臣一场。片刻后,仕林睁开双眼,目光如炬,提笔开始奋笔疾书,看着仕林从容不迫,建王这才放下心来。

时至傍晚,落日余晖照映在大殿内,将那朱红的廊柱染成了深沉的赤金之色,殿内的金砖地面也泛起粼粼暖光。考生们仍在奋笔疾书,墨香与烛火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身影在余晖中,逐渐伸长,在光影里微微晃动,或眉头紧锁,或下笔如飞,一心沉浸在对策的书写中,试图将自己的满腹经纶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试卷之上。

随着最后一位考生交卷,这场“殿试”也如期结束,紧接着便是由担任初考官的翰林学士将所有试卷逐一封存,并有专人负责誊抄,以防有人通过笔记辨认,徇私舞弊。通过翰林院初步评阅,并划分等级后,交由御史台重新评阅,对初考官的评定进行复核,避免误判和疏漏,对以确保阅卷公正。

再而递交给本次恩科主试汤思退,在初考和覆考的基础上,综合考量试卷的内容、文采、观点等各方面因素,详细审定并确定考生的最终成绩与排名,并从中选出前十的考生试卷,禀呈皇帝御批。

经过近半月有余,紧锣密鼓的阅卷审核,最终由汤思退及御史台和翰林院共同裁定出前十的考生试卷,由汤思退禀呈皇帝。

汤思退带着十份试卷,内心既忐忑又欣喜,快步来到紫宸殿,俯身跪地:“陛下,经臣与御史台及翰林院裁定,已拟定出前十的考生试卷,请由陛下钦点头甲三名。”说罢汤思退将十份考卷高举过头顶。

建王缓缓走下玉阶,将考卷转呈给皇帝御览。皇帝细细浏览了前面几份试卷,但由于大宋采取的是糊名法和誊录制度,即便是皇帝也看不出是何人所着的文章,一旁的建王自然是熟悉仕林的笔迹,但此刻也丝毫分辨不出。

皇帝一边浏览,一边频频点头:“不错,我大宋人杰地灵,此次恩科果然藏龙卧虎,此乃大宋之福也。”说罢,便继续翻阅浏览,直到被一篇文章深深吸引。

文中所写:

臣对:臣闻圣王御宇,当以社稷为磐石之固,以四海为舟楫之安。今陛下垂询和战大计,实乃中兴之兆。臣虽愚钝,敢不披肝沥胆,陈刍荛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