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林回到杭州城,期间拜访了各路同年好友,也和留正等人钻研时事,对当今朝堂所面对的种种矛盾及周边诸国形势,逐一分析辩证,留正执笔将仕林的言论逐一记录在案。众人无不为仕林的独到见解和渊博才学所折服。渐渐地,仕林也在一众学子当中,树立了威信,留正则也在仕林的言传身教下,对当年大宋的内忧外患,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经过一月有余的充足准备,众人纷纷前往皇宫,参与三年一度科举最高,也是最终的测验——殿试。
在殿试开始之前,皇帝单独召见了建王和此次恩科的主试汤思退。汤思退也很清楚,皇帝的召见,必是为了许仕林,故而也特地准备了一番。
“老臣汤思退,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汤思退俯身跪地,恭敬地给皇帝行礼。
皇帝气定神闲,见汤思退前来缓缓放下手中笔墨道:“平身,上前来。”
汤思退丝毫不敢怠慢,小步上前,皇帝随即询问道:“先前朕命你将许仕林置于榜单末尾,他可有轻颓之意?”
汤思退思忖片刻后,作揖道:“回禀陛下,一月之前,许仕林得知名落孙山后,确有轻颓之感,在一家酒肆中,醉生梦死,然却遇店匪,老臣担心其安危,故而未经陛下允许,私自通晓其家人营救,请陛下恕罪。”
皇帝闻言不禁一怔,随即平复下来道:“相国老臣谋国,善莫大于此,眼下许仕林如何?”
汤思退从怀中取出近一月以来,监视仕林的各种证据及期间仕林所着文章道:“老臣一月以来,派人日夜监视许仕林,其人自青云观休整归来之后,便日夜与同年挚友相聚于会馆相聚,讨论时事,着文章十数篇,老臣已命人誊抄,谨呈陛下御览。”说罢,汤思退将仕林所着文章双手恭敬递给皇帝。
皇帝缓缓接过后,细细浏览,期间频频点头,啧啧称赞,片刻后,皇帝放下文章道:“妙!妙啊!此子年方二十,便已崭露头角,初露锋芒,乃我大宋之福。”随即将文章也递给了建王查阅,“昚儿,你也看看。”
建王小心接过一沓文章后,也仔细翻阅了起来,而后作揖道:“仕林果然才资卓越,学贯古今,不偏不倚,儿臣甚为钦佩。”
皇帝捋了捋胡须说道:“你将来为政,要对此人知人善任,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小心锤炼,方可成才。”
建王闻言虚心接受,作揖道:“儿臣遵旨。”
随即皇帝缓缓起身,将桌案上的卷轴仔细卷了起来,递给汤思退:“此次恩科殿试题目朕已亲笔拟定,待殿试开始,就由相国宣读吧。”
汤思退俯身跪地,双手高举,恭敬接过卷轴,大声答复道:“谢陛下隆恩。”
不久后,各地举子身着崭新儒服,怀揣梦想与抱负,齐聚紫宸殿外。初来乍到的留正神色紧张,双手不自觉地反复揉搓衣角,时不时看向身旁的仕林,眼中满是不安与求教。
而仕林却也并非首次来到此处,要说心如止水是假,但也并未感到忐忑不安。但先前种种,也无不在告诉仕林,绝不可掉以轻心,依照大宋律例,凡进入到殿试的举子,除徇私舞弊之人,皆有功名,可入仕为官,能来到此处的,皆是全国各地的能人志士,踏入大殿的每一步,都是他们十数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换来的,谁也不是等闲之辈,其中也定不乏将来的朝中栋梁。
科举只不过是通往仕途之门,入门之后,将来的艰难险阻,更比寒窗苦读来得艰辛,无论是为人处事,亦或是钻研政务,在应对官场的明争暗斗,都需要非凡的智慧与定力。在这权力交织的朝堂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眼前的莘莘学子,眼下都是意气风发,满腔热血,渴望一展胸中长虹,但当他们真正面对错综复杂的朝局或是在一次次与外敌或同僚周旋之际,再被有心之人暗算腐蚀下,是否还会坚守初心,在这混乱纷争的时代恪守本真,一切都犹未可知。
自仕林记事以来,除了家人,他不相信任何人,包括在当年做建王伴读时,亦或是后入了郕王府,身边周遭的纷乱,让仕林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表面迎合,时刻保持清醒。他深知即便是皇帝和建王,看似的信任与期许,不过都是基于他“文曲星”的名号,他们要的,不是许仕林,而是要一个能挽救大宋,匡扶社稷,鼎定乾坤的“文曲星”。若是有朝一日,自己让皇帝失望,他也会如同一件被丢弃的衣物一般,被丢至一旁。
望着一旁噤若寒蝉的留正,仕林则面色沉稳,目光坚定,拍了拍留正的肩膀,低声安慰:“留兄莫慌,但尽所能,无问西东。”
仕林的话似醍醐灌顶,让留正稍有缓和,尽管他依旧神色紧张,双腿微微发颤,但也努力跟上了仕林的脚步。
随着一声“宣举子入殿”,宛如洪钟鸣响。仕林昂首挺胸,步伐稳健,率先迈进殿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踏入紫宸殿,高大朱红立柱直插云霄,精美壁画栩栩如生,金砖铺地光可鉴人。举子们整齐排列,依照礼仪缓缓跪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耳欲聋,在空旷大殿内久久回荡。
皇帝身着明黄龙袍,端坐龙椅,威严目光扫过众人。主试汤思退展开卷轴,高声宣读殿试题目:“朕承祖宗鸿业,于今数载,然北境金患,如芒在背。今朝堂之上,诸臣争议纷纭,有倡主和以求息兵安民,欲以岁币、盟誓换一时之宁谧;亦有主战欲兴师北伐,誓雪前耻,复我山河。然主和恐陷家国于示弱之境,民心难平,且金邦狼子野心,和议恐难长久;主战则兵凶战危,生灵或遭涂炭,军需耗费亦巨。若卿为宰辅,当如何权衡利弊,抉择和战之策?又当如何筹备应对,以保社稷之安,复中原之土?详述方略,勿避忌讳。”
题目一出,举子们瞬间陷入沉思。仕林目光沉静如水,脑海中迅速梳理过往钻研的时政要点与应对策略,略作思忖,便胸有成竹地提笔作答。留正则眉头紧皱,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紧咬下唇,慌乱地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他抬眼看向仕林,见其从容不迫的模样,心中稍安,努力镇定下来,理清思路,奋笔疾书。
殿内只闻纸张摩挲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众人都在这决定命运的时刻,全力以赴,期望能在殿试中脱颖而出,为自己的仕途与国家的未来,呈上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