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战绩:3中2(埃尔夫斯堡,胜?;色格拉布鲁日,让平?;锡尔克堡,胜?)
8月2日战绩:1中1(埃及奥,让胜?,比分1-1?)
8月3日战绩:4中3(美国女奥,让负?;盖斯,让负?,比分0-1?;西班牙女奥,让负?,比分2-2?;法国女奥,负?)
今天偶然间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
有人提问道:“为什么某某地接受了那么多捐助依然那么穷?”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非常有趣,据答主描述,她认识的一个男生曾经前往该地FP(扶贫),当时他询问当地居民想要 200元现金还是价值500元的物资作为援助时,结果令人惊讶——超过90%的人选择了现金。当答主猜测原因时,那个男生揭示出真正的答案:这些居民需要用现金购买酒水饮用。然而,答主进一步提出疑问,如果需要资金,可以将物资变卖获得所需款项,但男生却回应说那些人懒得去卖。
这个故事背后所反映的正是《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所探讨的穷人思维。
然而,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穷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生活困苦、缺乏基本生活资源的贫困人群,而是一群新兴的穷人,他们中的许多是年轻一代的白领阶层。
尽管这些人每天穿着整齐,西装革履地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存在生存危机,也无需担忧温饱问题,但实际上,他们却被一种名为消费主义的牢笼所困住。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精致穷”。
为什么说精致穷,主要就在于他们的消费观:
1.廉价消费,冲动消费
什么618、双十一,商家各种满包邮、满优惠、打折这些套路都中,比如你想要买一个150块钱的东西,发现满200减50,于是浪费多半小时挑选纠结,结果多买了一个不需要的东西。
有时候你为了几十块钱的差额,在多个品牌上比来比去,觉得省到就是赚到,结果不但枉费心力,还买了质量较差的东西。
包括,现在的短视频直播简直就是收割穷人的利器,“买它、买它、买它”不断给你的大脑催眠,你买不起,他还会说你最近是不是没努力。
包括一些广告营销,什么女人的衣柜,永远少一件衣服,男人一年要逛两次***。
总之,你买了很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买回来之后,拆包裹的时候还有点兴奋,然后就闲置了。
不单是占用了你家几万一平的物理空间,你每次整理、清灰又会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每次看到它,你都会纠结,要不要把它处理掉。
……
我前两年一冲动买了辆新能源,结果每年开得很少,上班不怎么开,长途开油车,加上租车位费、保险费……最后只好血亏转卖。
所以,我给刚需的定义是必须高频使用,包括知识付费,购课参群之前一定要确认自己能否付出足够的时间,参加一个100天写作挑战,你每天连一个小时都没有就趁早放弃。
2.攀比消费、超前消费
老家有个发小,家境普通,收入也不高,结婚娶媳妇,家里贷款买房也就算了,但为了让女方父母高看一眼,借钱大肆操办婚礼,不用说婚后那是一地鸡毛,因为还债家庭内部矛盾重重。
包括有些年轻人为了所谓的面子,过度消费,追求什么高端名牌,限量款,名车名表,这些只会让你陷入更加贫乏的境地。
人穷的时候面子不值钱。
穷人总是小心翼翼的大方,而富人都是大大方方的小气。
富人购买奢侈品,买豪车,很多都是为了生意,一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