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三月,新任门下侍中裴献之当朝上表,恳请临江王孟遇安改元登基。
“临江王辅弼大祁七年有余,先救建业,后保襄阳,稳荆扬,通蜀道,平交州,收复江北九州,立下不世之功。臣裴献之斗胆奏表,请临江王为社稷计、为百姓计、为天下计,代祁以自立,方可四海承平,万象更新。”
裴献之话音刚落,议事殿上便有十余人随声附和:
“臣附议。临江王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合当代祁自立。”
这些貌似“不约而同”附议的朝臣,自然是裴献之提前打过招呼的,就连说辞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要是临场现想,哪里会如此齐整?
顾焱、陆煊、贺令娴三人坐于班列之首处,彼此交换一个眼神,对眼前光景俱一点都不惊讶。
孟遇安端坐议事殿正中主位,微笑道:“裴大人拳拳之心,本王心领了。但本王不求自身名利,只要天下安定即可。”
又环视一圈站起来的诸臣:“刚才本王对裴大人说的话,对其他臣肱也是如此,大家先坐吧。”
裴献之早料到了孟遇安会先辞让一番,因此也和群臣做好了预案。此时孟遇安让他们坐,可没有一个人真的坐下,仍旧陪裴献之站着。
裴献之声情并茂道:“临江王赤子之心,臣实在感动。但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退居幕后、不理朝政多年,唯有临江王内外一手操持。若您不做天下之主,又有谁做得了呢?”
“裴大人言之有理,请临江王三思。”众臣再次齐声附和。
这一次,孟遇安没有说话。刚才一直沉默着的贺令娴,现在反倒突然开了口:
“临江王方才已让诸位同僚坐下,你们怎么还站着呢?例行朝会还有许多章程要办,同僚们可不要误了大事。”
众人听了贺令娴的话,又看向了孟遇安,只见她还是不说话,也就各自坐下了。
待诸臣坐定,孟遇安才道:“六部新建,仍在草创阶段,还有许多尚书侍郎职位空悬,诸位若有属意人选,自可推荐。”
接着,孟遇安又单独点名了集贤院院长和国子监祭酒:
“集贤院和国子监人才辈出,这谏言荐才之事,院长大人和祭酒大人更是责无旁贷,要多多发言才好。”
于是乎,朝会话题便从“劝进”转到了“荐才”上,刚刚群臣附议的盛大场面,似乎就这么轻飘飘地翻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