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产后缺乳大多是因为情志不遂导致肝郁气滞,乳汁不通。治疗产后缺乳,重点在于疏肝理气,通畅气血,通则乳下。行间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荥穴,“荥”有刚出的泉水微流的意思,具有调理肝经气血、通畅肝胆气机的作用。很多患者在针刺后 10 分钟内就会有乳汁溢出,再加上针刺后按摩乳房,能够加快乳房的血液循环,效果更好。产后缺乳一般在产后 15 天内针刺行间穴效果比较好。产后缺乳和产妇的情绪、睡眠、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要嘱咐产妇多休息,保持好心情,再加上针刺治疗,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行间穴能够主治好多疾病呢!比如头目、肝肾、前阴、神志等方面的疾患,像头痛目眩,雀目内障,目赤红肿,迎风流泪,疝气,茎中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癓瘕积聚,遗精白浊,遗尿,癃闭,厥证,善惊,癫疾,中风,急慢惊风,厥心痛,咳逆,呕吐,胸胁痛,少腹肿,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脚气红肿,消渴,便秘,身热,喉痹,口眼?斜,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胁痛,小便不利,崩漏,癫痫,痛经,带下,头顶痛,眩晕,面瘫,口苦,黄疸,急躁易怒,尿痛,经闭,月经过多,足背肿痛,足趾麻木等等。
现代还用行间穴来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肋间神经痛、睾丸炎、肠疝痛、消化不良、糖尿病、雀目、失眠、遗精、干湿脚气、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阴茎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精神经分裂症、脑血管后遗症、淋疾、胃脘胀痛、呃逆腹胀、急慢性腰腿痛、膝部扭伤及慢性劳损、咳嗽气喘、齿痛喉痹、疔疮痈肿、腹膜炎、牙痛、失眠、足跟痛等等。
总之,行间穴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在穴位疗法和注意事项方面,疗法原则是,如果是寒证,就点刺出血或者补法艾灸;如果是热证,就泻针出气。
针灸的方法是直刺 0.5 到 0.8 寸。另外有记载说,常规消毒后,取毫针略向上斜刺这个穴位 0.5 到 1 寸深,让局部有酸胀感向足背放射,留针 20 到 30 分钟。
艾灸的方法是艾炷灸 3 到 5 壮,或者艾条灸 5 到 10 分钟。
按摩的手法是用大拇指的指尖掐。按压行间穴 5 秒钟,感觉到酸了之后,休息 5 秒钟再按压,一共 20 次。
特效按摩的方法是,一边用中指指腹强压行间穴,一边吐气,如果有轻微的疼痛感,重复按压 2 到 3 分钟,可以缓解头痛、耳鸣耳聋、失眠。
在文献记载方面,《黄帝内经灵枢·厥病》里说:“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行间、太冲。”
《针灸甲乙经》里说:“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咳逆,呕吐,卒阴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黑热,腹中膜满,身热厥痛,行间主之。善惊,悲不乐,厥,胫足下热,面尽热。一渴,行间主之。腹痛,上抢心,心下满,癃,茎中痛,怒瞋不欲视,泣出,长太息,行间主之。癫疾,短气,呕血,胸背痛,行间主之。喉痹,气厥,口呙,喉咽如扼状,行间主之。月事不利,见血而身反败阴寒,行间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里说:“主心痛,色苍苍然,如死灰状,然终日不得太息。”
总之,行间穴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位神奇小卫士,在各种健康问题上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它、利用它,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生活更加美好!
好啦,关于行间穴咱们就聊到这儿啦,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它收获满满的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