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作为刘淮宠臣,先声夺人,怒道,“禀大都督,陈步业未经允许,私自以锦翎苍鹰传书长安,向陛下汇报军情。”
听完此话,未等刘淮作何反应,桓温立刻读懂王彪之话中深意,骤然大惊失色。
桓温对庙堂政事,感知十分敏锐,他洞悉并十分清楚此次东征对天子刘彦来说意味着什么,大汉寂寂多年,太需要一场大胜来打出国威、恐吓世族了,也太需要一场大胜,来激励天下人心,一表天子之志了。
所以,天子刘彦才会力排众议,调遣精兵良将,倾尽全力地支持此番东征。
帝国双剑陈步业、李长虹,东境五军,莫惊春、牟羽、孙芸,虎威卫、长水卫、右都侯卫....,整整十五万兵马,连在一起就如同一条不可战胜的长龙,就算用刀砍,也要砍上十天半个月。
可是,大汉近五分之一的精锐倾巢而出,最后却换来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这绝对不是天子刘彦和庙堂群臣翘首以盼想要的结果,更不是大汉千万子民想要看到的结果。
更可怕的是,东境五军的战败,会起到连锁反应,那些被天子运筹帷幄压制的喘不上气的世家大族,很有可能借机死灰复燃。
这意味着:天子的心病,又要复发了。
东境惨败至此,天子刘懿定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待,那其中便涉及到了一个问题。
追责,问责,担责!
只要将战事经过原原本本地呈报天子,导致战事战败的罪魁祸首,大家心知肚明,自然是太子刘淮。
可是,桓温却不能让这怠慢军机、指挥失误的大罪名,落到太子刘淮头上。
从桓温辞去家主之位、兼领太子刘淮的工学经师起,他便与刘淮荣辱与共,如果太子刘淮因为此战之罪被陛下废黜,他桓温的政治生涯便算到此结束,他桓温的一生大梦,也要到此结束。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对于桓温来讲,太子刘淮,便是他的时,便是他的运,对于桓温背后已经垂垂老矣的桓家来讲,太子刘淮,是桓家实现复兴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