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崔宏虎,其他人听到张恪清的说法,也都一脸懵逼。
民营的工业企业才发展多少年啊,又有多少人才?怎么可能掌握世界顶尖的技术?
如果张恪清说好好查查那些国企或者研究所,哪怕是一些高校的科研成果,大家都觉得正常,调查民企的技术,确定不是开玩笑?
“恪清同志,没这个必要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太大了。”崔宏虎还很贴心的帮张恪清找好了不这么做的借口。
张恪清却坚持道:“崔主任,我认为很有必要。”
“其实很多也不用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只要我们提出需要的要求,然后让那些企业参与竞标就行了。”
“比如我们需要某种材料,达到某种参数要求,列出来,然后以某国企的名义招标采购,那些符合要求的企业自然就会主动找上门。”
“这个参数可以比我们实际要求的低一些,不会引起注意,再对所有符合表面参数要求的企业进行调查评估,看看哪个企业真正符合我们的参数要求。”
“很多民营企业都有不错的技术,但却没找对真正的应用方向。就像是一块镜片,可以做瞄准镜,可以做眼镜,我记得我们的某些军工企业就生产眼镜镜片?”
“这么做花费也不大,为什么不试试呢?”
崔宏虎仔细想了一下,按照张恪清这个办法,花费确实不大,不过确定能成功?
之前那个碳纤维材料具有偶然性,之后上头也对此重视了不少,不可能还有民营企业有那些顶尖研究所都没掌握的技术吧?
但既然张恪清坚持,他也给张恪清一个面子,反正麻烦的又不是他。
“行,那我就去跟领导汇报一下,如果领导同意,我们就马上进行。”
这种事儿他可决定不了,毕竟不只是调查半导体相关的企业,必须领导首肯才行。
这一次,就连那些激进派也没有支持张恪清的,因为他们也都不相信民企能有什么好技术。
张恪清却淡定无比的对谢琦臻说道:“谢主任,去找相关的技术人员列出要求吧,不要只关注半导体,其他一些需要的材料、技术等都可以列出来,反正是碰运气,万一碰上了呢?”
谢琦臻看了看张恪清:“恪清同志,你没必要如此的。”
他以为张恪清只是在支持他,这让他很感激,但张恪清只要帮他反驳胡教授就行了,没必要弄这个什么工业大摸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