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鸣蛇就出现了。
但这样也有缺点……而且缺点很大很大。比如真正的鸣蛇身体庞大,不仅能飞,而且还能能量攻击,寿命悠长,而且智慧非常出色。但选种过后的鸣蛇……嗯,怎么说了,小了很多,寿命也变短了很多,脑子更是没法说,就是单纯的野兽级别。
可问题是,它们繁衍快啊,而且不需要吞噬辐射,血肉就能供养。
这就行了。
大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也不是弱者生存。
不是你强,你就能继续延续下去的。
地球生命史上有无数强大的物种都灭绝了,进化,这个词让人一听就感觉是一个变强的过程。的确,在动画片中,进化就意味着变强,比如从鲤鱼王进化成暴鲤龙,但在现实世界之中,进化却并不是为了变强,而是为了适应环境。因为一种生物想要存活下去,就必须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如果跟不上环境的步调,那么等待它的就只有一种结局,灭亡。然而想要跟上环境的步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环境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生物没有办法在环境变化之前就预先作出改变。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进化并不是一种主动行为,而是被动的。
一种突变如果有利于提高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那么就会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反之,如果一种突变于生存不利,那么则会被环境所淘汰。正是因为进化存在着被动性和滞后性,所以生物的生存十分艰难。比如体型增大可以让一种动物免于被其它猛兽猎杀,但增大的体型又会使这种动物对气候的改变变得敏感,如果气候环境突变,那么这种大体型的进化优势就会转而变为劣势。
由此可见,在自然界中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强大,只有对环境适应能力的高低,所以进化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变强,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正是因为进化的本质是为了适应环境,所以一些生物会朝着看似弱小的方向进化,比如早期的哺乳动物。彼时还是恐龙统治的时代,哺乳动物想要依靠变强来推翻恐龙的统治是不现实的,所以它们让自己越变越小,以此来规避恐龙的猎杀,而娇小的体型同时赋予了它们对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所以在后来的灾难中,恐龙灭绝了,而哺乳动物存活了下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蜘蛛,海蜘蛛能够在地球上存活5亿年,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强大,也不是因为它有着一个聪明的脑子,它的生存策略就是躺平。海蜘蛛并不是蜘蛛,只是因为在外形上与蜘蛛颇为相像而得名,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皆足虫。海蜘蛛的身体非常小巧,只有0.5厘米左右,而就是这小小的身躯却长了8只带有勾爪的脚。海洋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从5亿年前至今,不知有多少凶猛的掠食者在其中诞生又覆灭,海蜘蛛是如何躲避猎杀的?它们根本无需躲避,因为从古至今没有一种海洋生物会去捕食海蜘蛛,因为它们的身体除了壳还是壳,根本就没有肉,对任何一种海洋生物而言,它都是难以下咽的,所以它们从来没有天敌。凭借着这种独有的优势,这种毫无战斗力的小生物便在海洋中得以延续。安全有了保障,唯一剩下的问题就是食物,海蜘蛛的食路可以说是非常广阔,无论是藻类还是浮游生物,只要是蕴含营养的物质它们都吃,所以在过往的5亿年时间里,它们从来也没有为食物发过愁。可见,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有时躺平和摆烂可能也是一种极佳的生存策略。
鸣蛇看似摆烂,把自己从高贵的泰坦怪兽变成了特殊的食肉野兽。
可现在看看它们,其他泰坦都沉睡,千年都不会冒头,可鸣蛇到处都是,成为了地心世界最顶级的掠食者,虽然蠢了一点,但至少活下了,而且很繁荣。
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胜利呢?
这种事算不上丢人不丢人,活下来才是正理。
但最初的那头鸣蛇依然活着,直到被刀疤王发现。
刀疤王直接带着整个族群的地心巨猿直接围猎了最后一头泰坦鸣蛇……有趣的是,它的后代却并没有去帮忙的意思,毕竟它们都是野兽,虽然比一般野兽稍微聪明一点,但也就那样了。
它们可不懂什么老祖宗之类的复杂玩意。
所以最后那头泰坦鸣蛇最后还是死了。
然后成为了刀疤王手中的蛇鞭。
这玩意是泰坦的骨头,可想而知硬度如何了。
加上刀疤王还创造性的将鸣蛇的蛇筋给绑在了里面,导致这玩意不仅坚固而柔韧性也是一等一的,加上黑死剑的强化……这不好说,这玩意到底怎么才能搞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