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不事生产,其他事项稳步推进发展,左右无事,便出门去到了扬州各地走访。他去到了各个聚居的城镇、村落,跟府兵们聊天,解决了一些府兵们的生活问题。
比如有人家里没钱,娶不到媳妇,王言就给他们放了低息的贷款,放个十年二十年的,每年只需要还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
古人不一定讲信义,但他们一定不敢不还将军的钱……
其实说到底,也还是钱的问题。当然更终极的,是地利产出的问题。地少、产出少,自然活的就不好。
于是王言又一次的给他们发放鸡鸭鹅豕的青苗,并整理出了一部分的养殖技巧,如何饲养,如何避免疫病等等,这是这两年他手下的养殖户们总结出来的经验。
交给府兵家里养,到时候他再进行收购。当然也会覆盖掉成本,让他们有一些盈余,总是多了一些收入。
至于养死的人家,他也不会收钱,全部侯府承担。
如果算一笔总账的话,最终还是他赚,只不过是赚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罢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府兵的家庭多了财源,多了各种蛋,可以补充营养,一样可以卖钱,同时侯府收获了肉食。没人赔钱,全都是赚。
只要不是发生大范围传染的疫病,就不会赔。甚至要到发生传染的疫病的时候,人们也已经赚了不少钱。处理一番,侯府再给一些活水,就又运转了起来。
不过王言也还是在尽量避免发生这种问题,他格外强调公共卫生。在深入城镇、村落的时候,他提出了要打扫卫生,保持清洁,避免害病。牲畜死了都没事儿,人一旦搞出了传染病,那就不太好了。
虽然这时候因为人们交流不多,居住不密集,不至于大范围的传染。但总也是不好的,能免则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王言也从草原上弄来了一批牛,他一直在进行牛的养殖工作,让牛多多的。毕竟牛在古代,一直都是重要的生产力。有牛,和没牛,那是不一样的。
瘦骨嶙峋的老汉,在前边拉着犁,步履维艰。强壮的牛牛,鼻子上挂个环,慢慢悠悠、轻轻松松……
总而言之,王言走了一圈扬州地方,收获了府兵之心,收获了不少百姓之心,很有贤名。人们都说将军是好将军,跟着将军过的好。
王言总是摆手,说都是晋王殿下的关怀,他也是给晋王殿下办事儿的,大家要念着晋王的好,念着皇家的好。
如此就不算私受民心,也没人能说什么。但是实际上,这些府兵、百姓们,谁也没见过晋王,也不认识什么皇家,他们就知道将军好。
更实际上的是,没人在乎民心,毕竟这就不是民心。世家的心,那才是民心。
但杨广对王言也很满意,他知道王言的动作,也派人去了解,他是个多疑的人。也便知道了,王言总在背后说他好话,他很欣慰。
虽然王言脾气火爆,尤其不喜世家作风,沾边就着。但王言对他忠诚,是他手下最忠诚的人,没有之一。
其实他一直都对王言很放心,在情感上,他提携了王言,在利益上,他给了王言很多好处,在政治上,王言只有跟着他一黑到底。
他只是习惯性的,想要更清楚的掌控手下罢了,他有着变态的掌控欲……
日常的给杨广演忠诚不提,走访了一遍扬州地方之后,农忙也差不多结束了。扬州境内的山匪、水匪,也重新冒头活跃了起来,甚至胆大包天的抢到了他王某人的头上。
于是王大将军在扬州境内,开展了强硬的扫匪战争,有名有姓的山头全给踏平,弄着战船在长江上清扫,追着水匪砍杀。
既练了兵,又扫了匪,还给兄弟们过年发了红包。同时王言有成绩,杨广也有成绩,大家脸上都好看。
只有地方大户们不高兴,因为王言敲诈了他们不少的钱粮……
这边的情况,也没比并州那边好多少。都是几个强人啸聚山林,而后被大户们收下当狗。要不然之前的造反,那是怎么起来的?这些各种匪们,也是深度参与的。
只不过之前被打跑了去,眼下风头过去,就又冒出了头。
王言逮着他们打,他们又干不过披甲执锐的正规军,于是就被王言抓到了证据,接着忠诚的汇报给了杨广,并在杨广的默许下,敲诈地方大户,让扬州的府兵兄弟们过个肥年。
同时,他也跟这边的大户走到了对立面……
这是杨广愿意看到的。若是连王言都被拉拢了去,他还怎么睡得着觉?
毕竟王言勇猛非常,天下无敌,又善于领兵打仗。真闹到了一些极端的局面,王言杀人可是真痛快啊……
所以王言必须是他麾下,跟世家对立的人,如此他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