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小人物的新生

春华照灼 蝉不知雪 1363 字 2天前

“贞隆帝密令前兵部尚书偷换粮草案。”

“亡母被谋杀案。”

“到了该让各司官员写奏疏,列清人证物证,理顺来龙去脉,上禀太后和永昭长公主的时候了。”

再之后,便是结案,昭告天下,还逝者公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母亲之死,也终于能大白于天下了。

她给她的母亲,讨回了真正的公道,让手染血腥之人,都下了地狱。

顾荣既想,母亲泉下,旧鬼欺新鬼,亲自报仇。

也想,行善积德的母亲早早的便投胎转世,安稳享乐。

……

贞隆帝驾崩。

皇宫,敲响丧钟。

一声,接着一声,数十声,遍传上京。

依大乾礼制,上京城内的各寺、观会闻丧钟后,鸣钟三万次,乃大丧之音。

当日,宗室、朝臣、命妇,皆集于宫门肃立举哀。

次日,于天子梓宫前,哭灵三日。

哭灵毕,王侯将相,文武百官禁宴饮作乐,禁止丧服嫁娶活动。京中百姓摘冠缨、服素缟,七七日内不准嫁娶作乐,不得屠宰,不得祈祷和报祭。

但,顾荣真心觉得贞隆帝配不上如此声势浩大,又威严规整的仪式。

她的母亲在一具薄棺里躺了五载有余。

所以,贞隆帝薄殓薄葬,最是合适。

至于那自登基后就一直在修建,却依旧没有竣工的陵寝,就那样勉勉强强用吧,省的再继续劳民伤财。

只要民怨够沸腾,贞隆帝就必须灰溜溜下葬。

关于贞隆帝恶行的流言,在上京、汉中、扬州三地并起,迅速席卷大乾。

激进的百姓,当即换下了素缟,配上了冠缨。

尤其是在意识到官府睁一眼闭一眼时,从者愈发多了起来。

上京曲明湖的春秋阁和花船,笙歌不绝,繁华喧闹的堪比谷雨盛会。

而今,春秋阁已然易主。

玉泉娘子,依旧风姿绰约,但又添了几分从容大度。

玉泉娘子的身侧,跟着个唇红齿白面如画的少年郎。

人人要唤那少年郎一句“小东家。”

那是玉泉娘子的弟弟,山渌。

也是那个一度以为以为要给谢灼暖床的小泉子。

虽是阉割之身,但习了诗书,练了拳脚,不再怯弱瑟缩,不再阴柔妩媚。

有一双小人物,焕然新生。

“阿姐,我去曲明湖外头盯着。”说话时,少年压着些嗓子,几乎与常人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