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还是郑家村打谷场。

今天的郑家村打谷场可谓是人山人海,彩旗飘扬。

天公也很作美,晴空万里。

因为从郑家村到乡上这段二十余里的路,有一大段也是其它几个村子的必经之路,单纯属于郑家村的其实只有一段大约六里左右的路。

所以副乡长黄泰三建议发动其它几个村子的村民一起来修路,这样进度会更快。

李达康欣然采纳了黄泰三的建议,说起来这也是他的疏忽。

于是李达康就把几个村子的村干部都召集起来,把事情说了一下。

一听说乡里要修路,村干部都很支持,回去给村民们一说,大家都热情高涨,毕竟路是每个人都要走的,把路修好了,以后去乡上卖点东西也方便的多。

哪怕知道修路是没有工资的,但村民依然踊跃报名参加。

这年代农村人的集体荣誉感还是很强的,别人都去修路,你要是不去,等路修好了之后你好意思走?

这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于是这一天郑家村打谷场上被人群围的是水泄不通,连周围的树上都站了人。

几个村子里但凡能动的人都过来了,老人小孩也跑过来看热闹。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此情此景仿佛让他们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集体修建官田水库的时候,那时候也像今天这样这么多人。

上午九时许,乡党委书记孙伟和乡长李达康在一帮人的簇拥之下来到了特意搭建的主席台上入座。

今天的孙伟可谓是意气风发,不但把压箱底的西服和皮鞋穿上了,还特意把头发弄得油光锃亮,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有十岁。

今天除了几个留守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之外,其他的乡领导干部都来到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