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番茄集团总部的新闻发布大厅内座无虚席。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每一个角落,明亮却不刺眼,映衬出一种庄严的氛围。全息投影屏幕悬浮在半空,屏幕上闪烁着一行大字:“人类未来的能源革命——戴森球计划。”
刘涵站在舞台中央,笔挺的深灰色西装勾勒出他修长的身形。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的观众,既有科技界的权威学者,也有各国的政要代表,更有来自全球的媒体记者。每个人的神情都透露出紧张与期待,仿佛即将见证一场划时代的宣告。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各位,感谢你们的到来。今天,我将向全世界宣布一项将彻底改变人类命运的计划——戴森球能源系统的建造。”
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哗然。有人忍不住低声议论,有人瞪大了眼睛,还有人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些记者甚至直接举起了摄像机,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刘涵的神情冷静而自信,他抬手轻轻一划,全息屏幕上浮现出一幅壮丽的星际画面。无数小型太阳能采集卫星环绕着太阳,形成一个巨大的能源网络,仿佛一座无形的能源堡垒。
“这是戴森球计划的核心构想,”刘涵继续说道,语气中透着一种不可动摇的力量,“通过番茄AI的计算与控制,我们将建造一个环绕太阳的能源采集系统,彻底解决地球能源短缺的问题。”
台下的观众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一名学者忍不住站起来,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刘总,这真的有可能实现吗?建造戴森球,这可是人类从未触及的领域!”
刘涵转头看向他,目光如炬,声音坚定:“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番茄AI的运算能力和资源分配系统,将让这一切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在月球上建立了第一座基地,为戴森球的建造提供后勤支持。”
话音刚落,全息屏幕切换到月球基地的实时画面。一座庞大的银白色建筑群静静地矗立在月球表面,周围是自动化的采矿机器和运输车,忙碌而有序。基地上空,一艘无人运输飞船缓缓降落,将采集到的稀有金属装入运输舱。
“这是我们的月球基地,”刘涵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它不仅是资源采集的中心,也是人类迈向外太空的第一步。通过月球,我们将获得建造戴森球所需的关键材料,同时为未来的星际殖民打下基础。”
全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惊叹声。一名记者举手发问,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刘总,您提到的这些计划听起来令人振奋,但是否考虑过技术和伦理上的挑战?比如,戴森球的建造是否会对太阳系的生态产生影响?”
刘涵的目光微微一凝,随即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多了一分不容置疑的力量:“技术的每一次进步,质疑和挑战都是必然的。但正因为有了番茄AI的支持,我们能够做到精准计算,确保戴森球的建造不会对太阳系的生态产生任何负面影响。至于伦理问题……”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沉稳而有力,“我想问的是,当我们有能力让每一个人摆脱能源匮乏的困境时,这本身难道不是最大的伦理进步吗?”
他的反问如同一记重锤,击中了每个人的内心。会场陷入短暂的静默,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忍不住站起身来,为他的远见和坚定喝彩。
后台的灯光柔和而安静,林薇站在一侧,目光定定地注视着舞台上的刘涵。他的身影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挺拔,那种笃定和从容让她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钦佩他的远见和魄力,却也无法抑制心底那一丝隐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