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有钱啊!这一个多月,咱们卖了将近300万张唱片!每张唱片咱们的毛利润都在三个点以上。这还只是利润,要说现金,咱们现在现金是利润的两倍。不少客户给咱们预付定金,出版社的费用三个月结算,所以咱们账上的现金比利润多。现在账上有1500多万,归属咱们的毛利润有900多万。”
说起有多少钱,张少波马上变得眉飞色舞。
“你还没说接下来半年咱们预期收入呢!”赵海生问道。
“如果现在的出货量能一直维持下去,咱们现在一个月至少能赚600万,半年保守估计就是3600万!”
张少波说完自己也吓了一跳。
“不过真不敢保证出货量能一直这样,都说是节日期间购买力旺盛。”张少波给两人解释。
“这点钱想办厂肯定不够!”刘萍说道。
“这点钱?”张少波问。
“确实很不够啊!看来还得再加把劲。”赵海生说道。
“要投资什么?上千万了还不够?稳着点啊!”张少波说道。
“放心吧,还没确定呢,只是一个设想。”赵海生先安慰了一下张少波。
等张少波走了以后,赵海生拿起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决定还得再看看。既然天启都有反应了,肯定不会是坏事。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最多也就是亏点钱。
“找谁能安排一下去那个电子工业城参观一下啊?”赵海生问刘萍。
“你真想去,我就能安排。”刘萍回答。
“你?没想到你门路还挺广啊!”赵海生说道。
“这算什么啊,现在那些电子厂都对外接订单呢,你只要说你想订货,就能进去参观。”刘萍回答。
原来是这么回事。想一想倒也正常。现在国家提倡市场经济。这些国营工厂也得自己找销路。
先让刘萍安排时间去,赵海生想着这几个月的计划。趁着现在出唱片好赚钱,先把现金赚到手再说。
现在能很快就出唱片的,就是穆洋的哥哥穆柳了。
穆柳的专辑主打特殊时代的怀旧歌曲,两首主打歌《小芳》和《呼儿嗨吆》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加上其他类似的歌曲,就可以出一张专辑了。
一般情况下,一张专辑里有一两首能打的歌曲就不错了。像穆洋那样要求每首都是精品的反而不少见。
恰好穆柳刚上完声乐课,赵海生连忙把穆柳拉进屋子谈了起来。
“柳哥你喝水。”赵海生先给穆柳倒了杯水。
“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洋洋说你的时间很宝贵,不能随便浪费你的时间。”
穆柳倒是很知趣,不过赵海生听了觉得怪怪的,穆洋不让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她自己倒是从来不担心这件事。
“上次你说你也在写歌,不知道到现在写了多少了?”赵海生问道。
“曲子写了很多,但填的词自己总觉得太大白话了,我还得好好学习。”穆柳老实回答。
“时不我待啊!”赵海生感慨道。“现在的机会很好,如果能凑够一张专辑,最好就马上出。而且你唱这种歌曲,等于就是在唱自己的故事啊,听众肯定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