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我这次把天捅出个窟窿,她也能帮我补起来。
既如此——我倒真想把沈家的天捅出一个窟窿。
经查证:
陈嬷嬷来我府中,不过堪堪1个月,已经偷盗若干首饰,金钗,以及房中的古董花瓶等,价值300两白银。
陈嬷嬷,也算沈家老人,她一个月的工钱是5两银子,加上节假日的赏钱,其实日子本可以体体面面过下去。
偏走了死胡同。
要说陈嬷嬷偷盗的手法,称得上一句讲究——她到市面上淘一些假货,偏这些假货,和我房内的古董一模一样,一些金簪首饰,嬷嬷换成了鎏金的。
本就是我请君入瓮的伎俩。
——顺藤摸瓜,逼得陈嬷嬷把过往吐了个干干净净。
原来这些年,陈嬷嬷和冯氏,竟是把爪子伸到我娘的嫁妆上。
在陈嬷嬷家中,发现了几件价值不菲的古董,是我娘当年的陪嫁,娘去佛堂前,没有带走,而是留在内宅里当摆件。
谁知被这对母女——偷梁换柱。
而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桩事令我费解。
……。
那就是爹爹的态度。
——自从李五的口供传来,爹爹一言不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成天都见不到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全部交给娘亲和我做主,外头的生意,是沈藏锋在打理。
若说——
我想把沈家的天捅出来一个窟窿,爹爹也是默许的。
在他看来,我失踪8年,这件事得需要一个发泄口。
无论我撒泼打滚,一定要问谁追责,只要我不踩爹爹的底线,他会一再让步的。
只是,李五的口供,虽然只涉及到陈嬷嬷,但,爹爹疑心虽起,却绝对不会轻易怀疑沈藏锋。
又或者——
爹也想查下去,查明白,还沈藏锋一个清白,好解开我对沈藏锋多年“误解”和“心结”?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才发现,我对爹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
小主,
我对爹爹的记忆,停留在5岁前,停留在7岁时,可我们父女彼此隔了8年时间未见,人,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呢?
我自始至终相信:
在大事上,他几乎无条件偏向沈藏锋,在小事上,他无理由地偏心自己的亲女儿。
而这段时间的相处,对爹的态度,说不上多亲近,也谈不上多冷漠,总有那么几分客客气气的味道。
又或者——
爹爹百般亲近。
我和娘总是客气疏离。
自从及笄礼后,爹和娘的关系,仿佛稍有改善。
譬如:爹爹偶尔路过我娘的院子,踌躇两步,搓搓手,想进来讨一杯茶喝,哪怕爹爹这几天一见到茶,胃里总是泛酸水,但我娘稍稍露出一丝笑意,爹爹就把自己的底线一再放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