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这酒你可不能不喝

“这种直白的描写,恰恰是为了让读者能最直观地感受到战场的残酷。”

“这本书的历史背景也是在经察冀边区,就在咱们河白省这片土地上。这里是什么自然环境,想必老师你也清楚。”

张唐风眉头皱的更紧,显然对姜东的解释并不满意。

他把目光看向柳南松,征求柳南松的意见。

作为主编,这文章应该怎么修改,他是最后拍板决定的人。

柳南松微微点了点头,“姜东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看这本小说与其他严肃文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里。文笔直白,描述简练,至于文学性,我看在这本书上面,我们就不必过分要求了吧。”

“你们说呢,是不是?”

虽然柳南松是用疑问来向在场的其他编辑征求意见,但事实上他这句话已经定调了。

姜东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孙亚梅在旁边好像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张唐风又开口说道:“还有一个问题比较严重!人物对话粗俗不堪,脏话连篇,这要是让读者学去了怎么办?”

“尤其是李耘龙,作为核心人物,哪有一点英雄的样子,整天骂骂咧咧,痞气十足!主人公应该以身作则,展现高尚品质,你却把他塑造成这副模样,简直是胡闹!”

姜东没有料到张唐风会对李耘龙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有这么大意见。

可是这正是这本书的灵魂啊,如果把李耘龙塑造成一个伟光正的人物,这本小说便乏味十足,没有了读下去的必要。

孙亚梅这个时候在旁边说道:“生活在和平年代,可能很难想象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在那种极端环境下,脏话有时候是战士们宣泄压力、提振士气的一种方式。”

“张老师,你看这个主人公李耘龙看似粗俗,可他骨子里对战友的情义、对国家的忠诚,比谁都深厚。”

说着,孙亚梅将书稿翻到了第二十七页。

“这一段故事!他会为了掩护兄弟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会为了老百姓的安危冲在最前面,这些难道不是高尚品质的体现?”

“如果把他塑造成一个文质彬彬、满口仁义道德的书生,那才是脱离实际,无法让读者信服。”

被孙亚梅这么一说,张唐风显得自己很没有面子,连连咳嗽了几声。

姜东补充说道:“在战场上,生死一线,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讲究繁文缛节、保持优雅?”

“战士们为了活下去,为了保家卫国,会爆发出最原始的力量,会有嬉笑怒骂,会有恐惧和勇敢并存。”

“李耘龙这样的形象,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写照,他虽然有痞气,但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战友的情谊、对敌人的无畏,哪一点不值得我们去歌颂?”

“您想想,读者们看惯了完美无缺的英雄,偶尔看到一个像李耘龙这样接地气的,是不是更能引起共鸣?”

“英雄不是天生的,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英雄才更有说服力,更能激励后人啊!”

“此外,李耘龙这个形象是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人物的!如果能够把它搬上银幕的话,一定能够引来读者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