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年,也就是公元 703 年,长安城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捂住了口鼻,连呼吸都透着一股子沉闷。
日光也似被这压抑的氛围吓得瑟缩起来,吝啬地洒下几缕微光,街头巷尾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惶惶然,仿佛人人都在等一场疾风骤雨。
而那雨里裹挟着的,是未知的恐惧与变数,让人无端地心慌意乱。
御史大夫魏元忠,这朝堂上出了名的刚正之人,偏就成了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张昌宗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两人,活脱脱隐匿在暗夜深处的毒蛇,阴冷的双眼死死盯着魏元忠,日日夜夜都在盘算着如何将其彻底碾碎。
他们满心以为自己在权力的棋局中翻云覆雨,却浑然不知,自己早就沦为了 “眉小兕” 曾经附体的那位圣人手中的棋子,一举一动皆在那无形的掌控之中 。
权力的漩涡,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把他们的嫉妒与野心,染得愈发浓烈,而魏元忠,不过是他们往上爬时,随意踩踏的一块垫脚石罢了。
张易之对魏元忠恨到了骨子里,一门心思要置他于死地。
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都被他散布的谣言填满,硬生生把魏元忠描绘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还拿出大把的金银财宝,去贿赂凤阁舍人张说,妄图拉他入伙,做自己阴谋的帮凶。
张说站在这权势与金钱交织的十字路口,内心就像被无数只蚂蚁啃噬着。
答应做伪证,那荣华富贵便如探囊取物;
可要是拒绝,他清楚,往后的日子怕是要陷入无尽的黑暗,狂风暴雨随时都会将他吞噬。
贞小兕,作为张说的儿媳,因出身低微,自嫁入张家,就活得小心翼翼,连走路都不敢发出大一点的声响,生怕惊扰了这深宅大院里的哪尊 “罗汉”。
听闻公公被卷入这场可怕的风波,她的心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疼得厉害。
那些日子,她常常看到张说独自坐在书房,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一声声的叹息,就像沉重的鼓点,敲在她的心上。
她满心都是担忧,却因身份卑微,只能远远地看着,暗自着急,连上前询问的勇气都没有。
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得知此事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匆匆赶到张说府邸,见到张说时,目光灼灼,言辞恳切地说道:
“人活一世,名誉气节就像是心尖上的一颗朱砂痣,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舍弃的。为了一时的苟且偷生,亲手毁了这颗朱砂痣,往后的日子,心里怕是要空落落的,满是悔恨。
诬陷好人,那是损阴德的事儿,就算因此被流放贬谪,你的高尚品德,也会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被后人铭记敬仰。
要是真有危险来临,我就是拼了命,也要叩请天子赦免,大不了与您一同赴死。
一定要守住正义,这可是关乎千秋万代的大义之举啊!”
话音刚落,宋璟的 “澄心神瞳” 微微一闪,那光芒,像是从远古穿越而来的正义之光,带着无尽的力量与信念,直直地射进张说的心底。
殿中侍御史张廷圭、左史刘知几也纷纷赶来,他们的话语,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暖了张说的心,不住地勉励他坚守本心。 飞卢卢小说网
贞小兕在一旁侍奉茶水,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对这些正义之士满是敬佩,也暗暗期望公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像在黑暗中盼着一丝曙光。
她犹豫了许久,才鼓起勇气,在张说独处时,轻手轻脚地走近,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公公,儿媳不懂朝堂上那些弯弯绕绕的事儿,但也知道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您要是为了一时的权势,做了违心之事,往后的日子,怕是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了,心里头得一直有个疙瘩。”
张说看着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儿媳,心里猛地一颤,像是尘封多年的记忆被悄然打开,那些被遗忘的正义与良知,在这一刻渐渐苏醒。
激励之下,张说在廷辩那天,站在朝堂之上,看着张易之那副得意洋洋、丑恶至极的嘴脸,深吸一口气,将张易之等人的阴谋一股脑地揭露出来。
那一刻,朝堂上像炸开了锅,魏元忠也暂时逃过了一劫。
然而,武则天虽然心里明白魏元忠是被冤枉的,可因为张昌宗的缘故,到底还是下旨把魏元忠贬为端州高要县尉。
’殿中侍御史王晙听闻此事,气得火冒三丈,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觉得正义不该被如此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