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崔沆还真不如韦小宝

唐朝那会儿,一说到循州,嘿,那就是十几个大臣的“噩梦”啦!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循州的首府安了家。

你信不信,唐朝的宰相里头,竟然有四位被赶到那儿:杜元颖、牛僧孺、张锡、崔沆,一个接一个。

前面说了前两位杜元颖、牛僧孺。

还有个郑畋,那时候还没当宰相,后来也爬上去了,这样一来,循州就跟五位宰相扯上了关系。

再说说武将,左金吾将军李道古、义武军节度使浑镐,加上沧德宣慰使、谏议大夫柏耆,这帮文武双全的家伙都在循州混过。

学者也不少呢,比如唐代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李翱,记性好到爆的陈谏,太常博士闾丘均,当然还有跟着郑亚到岭表的着名诗人李商隐,这帮文化人也是循州的常客。

哦,对了,还有那个打更的紫岸哥哥,他那会也过来凑热闹,所以更小兕聊了个火热。

这个李治哥哥啊,平时不找妃子的时候,就爱和永徽兕聊天,一边舒缓政务压力,一边享受生活。

皇帝哥哥:“小兕,你继续和我说说张锡啊?就是小安子说的那个字奉孝,来自河北故城县的。”

小兕:“哦,张锡?他可是武周的大人物!名字听起来很有点‘奉命’的气场啊。可这位‘奉孝’,可真是官场的‘过山车’,从凤阁侍郎一跃而起,结果一脚踢进了‘流放’区循州。”

紫岸补充:“没错,久视元年(700年),他刚上任凤阁侍郎和同平章事,那可是个大官位,瞬间高高在上,当时是眼看高楼起,又眼看高楼坍塌了。”

“然后呢?”

小兕说,“皇帝哥哥不要生气,会涉及到媚娘嫂嫂哦,你不想听我就不说了。”

“你说,无妨。”

”长安元年,他突然心血来潮,想立庐陵王李显当太子,结果得罪了武氏一族,直接被踢出了局!”

紫岸:“哎呀,这得罪了武氏那可真是‘活久见’啊!张锡这操作,简直就像在玩‘给自己挖坑’。立个太子,结果自己成了‘流放达人’。”

小兕:“哈哈,结果他被坐了个‘赃’字头,直接流放到循州。真是‘风水轮流转’,谁能想到这位大人物最后变成了流放网红地的小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