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遥剑笑着对我说:下船即使不叫醒你,我都可以抱起你下船啊!你作梦都不相信我啊?
现在轮着我不好意思了!连忙闭起眼睛装睡!
大家就不再拿我来打趣了!
大家都知道,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又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湖泊,因为充当着长江中下游“天然蓄水池”的重要作用,被称为“长江之肾”。
除了江西境内的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这五条河流汇入外,还有庐山群峰所有瀑布、溪流,都流入鄱阳湖;鄱阳湖的水,滋养着一方水土、润泽着各方人民,向北汇入长江。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曾满怀向往地描写鄱阳湖的秋天:
渔歌欢快,响遍彭蠡湖滨;大雁飞到了衡阳城外,就不再南飞了。
诗中所说的彭蠡湖,就是包含了鄱阳湖在内的众多水系的泛称;后人则用它指代鄱阳湖。
鄱阳湖夏秋水位暴涨,丰水期,烟波浩渺,与天同碧,是广阔的渔场;而到了冬春,枯水期,水束如带,长满茅草,摇身一变,成了滩头,是无数南飞候鸟安全过冬的栖息地。
这也是鄱阳湖的独特景致之一。
明初的人们不会知道,鄱阳湖在这个时候,的确还没有石桥;直到明朝末期的崇祯年间,鄱阳湖上会修建一条由三条长石并在一起,长度达3公里长的湖中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