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长对我说:瑶瑶问得好!
老道长悠然地捋着他长长的白胡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讲的是一个我们必须知道的道理。
古时候祭祀时,常用五畜之一的狗作祭品,后来人们不用真的狗肉,就用草扎了一只狗来替代真狗,这只草狗就叫“刍狗”。
人们祭祀前,会将“刍狗”放在精美的盒子里,用绣巾捆扎,装饰得很漂亮,这时候的它十分尊贵。
但当祭祀结束,这只“刍狗”失去了用途,会被人弃于路旁,任人践踏,甚至被当作柴火,付之一炬。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
世间一切,在上天的眼中,都是平等的,均如“刍狗”,天地不会对某人某物格外仁慈或施恩。
恰如“刍狗”的世间万物,当有用时,被奉上高贵的台面;使命完成后,就会被随意丢弃。
从有用到无用,由盛转衰,遵循一定规律,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从极尽尊贵到被随意废弃的过程,任谁也无法逆转。
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如下的道理:
世间一切都是平等的,上天不会特别厚待谁。
每个人生来都有使命,使命完成后就该退出。
任何事都有它的规律,无需强求要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