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时间,足够君逸轩的人将这五具尸体给运回盛阳城去了,君逸轩得到肯定的答案,便把事情交代给季云去处理了。
君逸轩带着粮食已经抵达贝聊城外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这不,将士们刚刚搭建好粥棚,君逸轩还没有派人到城内通知下去,城外今晚为难民们施粥呢,粥棚外便排满了长队。
前往城内探听消息的暗卫回来禀报说今日前来排队的百姓是上一个城池的三倍。
照这么发展下去,君逸轩带来的那些粮草又能支撑多长时间呢?
而据君逸轩的了解,这次雪灾中,虽然贝聊的灾情相对别的地方要严重些,可真不至于有这么多难民。
贝聊城确实算是东宁农业最不发达的一座城池,可是这里的商业却是整个东宁除京城外最发达的地方,据史料记载,该地之前是北阮的南疆,因北阮同东宁这片土地的统治者开战,此地渐渐地成为北阮军队汇聚的地方,故而一向人烟稀少。
自从东宁打下这座城池后,北阮也成为了东宁的附属国,没了战争的摧残,贝聊城也渐渐安定了下来,而北阮当地粮食匮乏,东宁作为主国送过他们两年的粮食。
只不过东宁不可能一直无偿赠送粮食,毕竟东宁的百姓也没有义务一直养着他们,所以当北阮没有大的灾难时,北阮王会选择同东宁的粮商购粮。
这么一来二去,东宁各地的商人便汇聚了过来,还有的拖家带口的在此扎了根,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商业之都。
而东宁说到底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大国怎么可能不重农轻商,朝廷为此还采取了不少措施,这些措施自然是涉及到商人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便是税赋。
朝廷鼓励农耕,所以对其的税赋极低,差不多是其收成的一成,有时候遇到一些大事,比如初立储君,新君登基,帝后大婚等,皇帝会下令大赦天下,届时还会连续三年免税赋。
而反观对商人的政策,就可以称得上一句苛刻了。
商人需要将自己将近一半的利润全部上交给朝廷,这中间再抛去人工,运输,以及一些正常损耗,这些商人忙会了半天,到最后只能拿到一成多一些的利润。
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相当大一批百姓选择了弃商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