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苏家有钱。

她进门肯定带了不少嫁妆。

讨好了新儿媳妇,一个高兴送几套好首饰给她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区区两千两的镯子,不够看。

看完老太太的箱子,掌柜的又看另一个箱子。

另一个箱子的底层,有一块玉佩。

掌柜的拿出来看了看,说这块玉佩和那对手镯是一块料子出来的,所以价钱也是一样的回收。

“你就说个总价,我这两箱首饰你最终可以给多少银子?”老太太看着两箱子的首饰,肉真心有点疼。

这么多首饰,也是之前一件一件选回来的。

掌柜的双手在算盘上一顿拨:“一共可以给你四千八百两。”

老太太没有想到还能值点银子,这四千八百两到手,家中至少可以周转得开。

“就给个五千两吧。这么多首饰,你也不会亏。”

“你们一次性拿了这么多过来,我就添上二百两。是给您现银还是银票?”

“给我一千两现银,再给我四张一千两的银票。”

很快,掌柜的便让人拿了出来,亲手交到老太太手上,让她收好。

老太太怀揣着五千两银票,去了木工店。家里的那些家具她不打算到外面买,打算请木头到家里打。

外面买的那些家具多贵,一件都要几百两。

如果自己叫人上门打的话,总共花费不过几百两。外观和买的没有区别,还更扎实。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叫木工到家里打,谁会去买成品呢,那就是有银子没地花的表现。

如果让村里人知道,买家具都要花上大几千两,不得笑掉大牙。

随即叫了木工跟着她一起去了傅府,看看要添置些什么,打些什么样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