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学。
李尚玲看到讲台上的大哥李尚伟,心中哀叹:老师是亲哥怎么办?
上课不能摸鱼,不能发呆。每天回家都是“家访”。
不论如何,李尚玲从奶娃娃到了上学的年纪,开始接受知识的熏陶。
这几年,村里的知青越来越多,数量突破了两位数,达到了22个。其中女知青占了三分之一。
李尚玲发现,有一个姓陶的女知青和大哥走得很近。
陶苗苗来花椒村一年了。经过她的观察,村里李本国家余粮多。家里大娃高中毕业回村当老师,二娃和三娃都在读书。
农村里能供孩子读书的村民家里条件都不差。
下地太辛苦,她咬牙坚持了一年,每天最高5个公分。
如今,家里寄的钱票越来越少,半年只有几张粮票和3块钱。陶苗苗真的坚持不住了,打算找一个饭票。
嫁人后能不能回城,她已经不在乎了。现在她快饿死了。
知青院煮的大锅饭,交多少粮食吃多少。陶苗苗抠抠搜搜,也只能支撑到这个月底。
李尚伟的桃花运来了。
比起村里村外的适龄女孩子,陶苗苗虽然面有菜色,但面容姣好,一双大眼睛水汪汪,说话声音好听。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不久,李尚伟和陶苗苗确定了恋爱关系。
想着大儿子要成家,不能和二儿子住一屋了,也就是说家里三间房不够住了。李本国和彭祥秀拿钱新建了一间房。
十一月,李尚伟和陶苗苗结婚了。
结婚当天,陶苗苗住进了新房。
李本国和彭祥秀有了大儿媳妇,李尚玲和李尚峰有了大嫂。
陶苗苗嫁进来后,就是村里人。彭祥秀找邓队长,给陶苗苗换了一个轻松工分少的活,和孩子一起打猪草。
小学放学,李尚伟和李尚玲一起回家。
家里厨房炊烟起,彭祥秀和陶苗苗正在做晚饭。陶苗苗烧火,彭祥秀掌厨。
没有大鱼大肉,一锅红薯稀饭,勾小铲猪油炒白菜、炒鸡蛋。
等家里人齐了,就能吃晚饭。
在李家生活了一段时间,陶苗苗的脸色变好了,晚上不会饿的睡不着觉了。
1977年,李尚伟和陶苗苗育有三儿两女。其中有一胎是龙凤胎。
李尚峰也结婚了,媳妇是大兴村钱家的女儿钱桃桃,育有两个女儿。
李尚玲上高一。
冬季,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通过广播、报纸传播各地。
李尚伟、李尚峰、陶苗苗报名后,每天抓紧时间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