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十面埋伏

第三:北渡长江,从泸州至宜宾段渡江(因为这一段水流比较平缓)进入四川,然后沿四川边界往北,去川陕一带寻找四方面军与之汇合。】

【那么,这几个选择哪个更具可行性呢?】

【首先,在黔北建立根据地。当红军打下遵义后,就发现贵州一带地瘠民贫、难以扩展。而且,如上图从四面八方压迫而来的国民党军,根本不给我们喘息机会,这条选择可以排除。】

【第二个选择:从原来的方向返回去,再次进入湖南,去湘西谋求与红二、六军团汇合。

但这个选择有两个难题:一是何健已经在乌江以东的湖南边境构建了大量碉堡,防止红军再次入湘。

二是此时的红二、六军团也就万把人枪,还处于流动状态,并没有稳固的根据地。】

【除掉以上两条,就剩下第三条选择了:北渡长江进四川,去寻找红四方面军,因为川陕一带的红四方面军不仅建立了根据地,而且部队已经发展到近十万之众,兵强马壮。】

【当时我军被分为两路:

第一路,林彪率红一军团,从土城北部出发,主攻北渡长江的必经之地——赤水县城。

第二路,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从习水县出发,在东边配合红一军团进攻。

彭老总的红三军团、董振堂的红五军团紧随其后,共同担负着守卫中央纵队的任务。】

【原本以为,川军作为一个地方的杂牌军,战斗力也不会太强,派出红一军团主力第一师、第二师分两路包抄,便可迅速打下赤水县城。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同川军真正交手的时候,才发现这支部队的战斗力简直和校长的中央军不相上下。而且川军比较团结,只要一个地方发生战斗,其它地方的川军是会赶来增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