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沿着前堂的走廊漫步,春琼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只见墙壁上张贴着各种告示,大多与近期案件的进展和通缉令有关。有的告示上画着嫌疑人的画像,虽然线条简略,却透着一股凌厉的气势,仿佛随时要从纸上跃出。
“姑娘,这大理寺看着可比咱们均州府气派多了。”枝儿忍不住小声嘀咕,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不过,这画像确实画的与姑娘画的相去甚远。”
春琼轻轻嘘了一声,示意枝儿小声点。她注意到不远处有个房间,门半掩着,里面似乎有人在激烈讨论。出于好奇,春琼放慢脚步,靠近那间屋子。
“这案子棘手就棘手在证人突然翻供,之前的线索都断了。”一个声音传来。
“哼,依我看,这证人背后肯定有人指使,不然怎么好端端的就改了口供。”另一个声音愤愤不平。
原来是在讨论案子,春琼正要离开,不小心碰倒了墙边的一个扫帚。“哗啦”一声,扫帚倒地的声音在安静的走廊格外刺耳。屋内的讨论声戛然而止,紧接着门被猛地推开,一个年轻的官员走了出来,看到春琼三人,眉头微皱。
“你们是何人?在此处鬼鬼祟祟做什么?”那官员语气不善地问道。
春琼赶忙上前一步,恭敬行礼道,“大人见谅,我是新来的杨春琼,初到大理寺,对各处都好奇,想四处看看,不小心碰倒了扫帚,惊扰了大人,实在抱歉。”
那年轻官员上下打量春琼一番,神色稍有缓和,“你便是苏大人请来的那位杨姑娘?竟然如此年轻?既是如此,往后走动可要注意些,大理寺内多是机密要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春琼连连点头:“是,大人教训的是,春琼定当牢记。”
这时,屋内又走出一位年长些的官员,笑着打圆场,“罢了罢了,年轻人好奇心重也是有的。杨姑娘,你初来乍到,对大理寺的规矩还不熟悉,这办案的地方,常常会讨论些未结案件,不宜随意靠近旁听。”
春琼感激地看向这位官员,再次行礼,“多谢大人提醒,春琼明白了,往后定会注意。”
年轻官员轻哼一声,转身回屋。年长官员笑着对春琼说:“杨姑娘莫要往心里去,他也是一心扑在案子上,性子急了些。你若有空,可多去藏书阁看看,那里有不少以往的卷宗,你可自由翻阅,但记得不能外传和外带。”
春琼连忙称谢,“多谢大人指点,春琼定会去的。” 待两位官员进屋后,春琼带着枝儿和胡婶转身离开,心中却对大理寺更多了几分敬重,提醒自己日后行事要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