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过市一中的择校线的学生,家里面都会花钱送孩子去市一中。
很少有家庭,会退一步,让孩子去市二中。
一中、二中的教学资源差距摆在那里,每年的重点大学录取率明晃晃的。
为了孩子的好前程,家长咬一咬牙,送孩子进市一中。
梁瑜自己也想去市一中的。
三中的招生电话打到梁智勇那边,梁智勇不仅不想给女儿出市一中的择校费,还打算让女儿去三中念书有奖学金。
如果是去二中念书,梁瑜只会怪自己成绩不够顶尖。
但是说服她去三中,梁瑜就有些难过。
谁不是往好的学校去?
学习这件事,注重的就是一个学习的氛围。
那会儿她就跟父亲吵,说父亲偏心不爱自己。
梁智勇说家里头没钱。
他不是不愿意出钱给女儿念一中,但是他们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小女儿就快念小学,需要在市实验附近有一套房子,她才能够进实验小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进了市实验小学,以后是直升市实验中学的。
这个机会,不好错过。
房子总是在涨价,不早点买下来之后更加买不起,市实验附近的房价要八千多一平,哪怕是老小区,但就吃准了要把儿女送进市实验的家长。
付了首付就已经很吃力,要拿出一笔女儿的择校费,梁智勇真的是拿不出来。
他直白跟女儿说家里面没有钱,三中的老师说了,三中也不比二中差的:“在哪里读书,还不是靠个人努力。”
“你自己考不上一中。”
父母总有这样的本领,一件事起初自己心虚,说着说着就成了儿女的错。错在她不够优秀,或者是不够懂事上。
一万多的花销,确实不是一笔小费用。梁瑜为自己争取:“爸,我念一中以后会更有出息,挣更多的钱,钱不会白花的。”
考更好的大学,找工资更高的工作。
梁智勇看着有自己想法的女儿,女孩的目光坚定、期待。
“以后的钱又用不到现在。”女人提醒丈夫,他们要在市实验附近买房子的。
梁智勇跟女儿说:“先这样说,我再想想。”
他要是去在找亲戚、朋友借一点钱,也不是不能够在买房子的同时,让女儿去市一中念书。
……
结果梁智勇不肯出那笔钱。
梁瑜联系了妈妈,妈妈把她接到海城。
后来梁瑜知道梁智勇花了一大笔钱买了市实验附近的房子,异母妹妹进了市实验小学。她想着要是爸妈没有离婚,她小时候是不是也能过上妹妹那样的好日子。
刚知道那个消息的时候,梁瑜是那样想过。
不过,现在的梁瑜没有这样的想法。
她再也不会去做,父母没有离婚的假设。
当时,刚到陌生地方的梁瑜,不适应海城的生活。
到了学校,格格不入的难堪,让她产生了躲避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