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成衣店里的苏木匠

这些“小徒弟”都是当时苏广福带着花溪村的村人修补房屋的时候,跟在他后面帮工的小年轻。后来春暖花开,大家除了耕种也想做点儿什么补贴家用,于是有几人便求着苏广福来“做学徒”。

当然,苏广福是支付工钱的,而且小学徒们也十分勤快。

而“巧娘成衣店”里面大到货物架子,小到木头板凳,都是苏广福亲自操刀,几个小学徒一起动手完成的。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杨氏工作,苏广福还给杨氏做了许多便利有用的小玩意,比如最开始如果有顾客前来挑选布料,都是由苏广福负责爬上爬下找相对应布料在哪里,整匹布抱下来给客人披在身上试一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常有很挑剔的顾客,随便试一试就要十几匹甚至二三十匹布料的搬运,用不了几个人,苏广福就累得够呛。

杨氏在旁边看得十分心疼,于是两口子想了一个办法,每匹布扯下约莫三指宽的一条作为“样子货”放在下面,每种布料做上编号,并且也为相对应的货架子和层数做了相应编号。等到客人挑中了哪一种,苏广福再爬上去找。

这样一来虽然偶尔也会遇到就是不想看样子,直接看整匹布效果的刁蛮客人,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样对于顾客也是十分方便的方法,而苏广福这边工作量也会少了很多。

但是偌大的成衣铺子店,布匹的样式档次各有不同,光是摆在明面上的平价布匹就有上百种,更何况还有个别比较珍贵的料子,经不起在外长年累月放着,必须用别的布匹包着,这样的稀罕料子是苏青鸾建议若遇到有钱的主顾再亮出来。

然而这种料子也有十几匹。

这么多“样子货”若是堆在一起,不仅不利于翻找额,而且会让店铺里面显得凌乱。

于是由苏青鸾按照现代那些商店的货架作为灵感设计出了每匹布对应一个圆孔,圆孔上方有编号的展示架子,样子货可以穿过圆孔用同一方式在下面打结,并且按渐变色排列。

苏广福甚至无师自通让这个架子设计得十分立体,越往上面的布料越高档,而下面是最耐用价格也最实惠的粗布面料。

这些实用的小玩意让来往的顾客十分好奇,有些人甚至想要自己做一个。

当得知这些木制品出自一旁不声不响搬运布匹的苏广福,苏木匠的名声也就渐渐打出去了。